窈窕孤山寺,光明大士龛。
佛香时缥缈,茶味亦清甘。
竹挺森千百,僧房并两三。
全无兵火气,不似在淮南。
窈窕孤山寺,光明大士龛。
佛香时缥缈,茶味亦清甘。
竹挺森千百,僧房并两三。
全无兵火气,不似在淮南。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寺的宁静与祥和之景。首句“窈窕孤山寺,光明大士龛”以“窈窕”形容孤山寺的幽静之美,与“光明大士龛”形成对比,暗示寺内宗教氛围的庄严与明亮。接着,“佛香时缥缈,茶味亦清甘”两句,通过佛香的轻盈与茶味的甘甜,展现了寺庙内的清净与舒适,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净化。
“竹挺森千百,僧房并两三”描绘了寺内竹林的茂盛与僧舍的简朴,竹子的挺拔与数量众多,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而僧房的稀少则强调了修行环境的清静与专注。最后,“全无兵火气,不似在淮南”表达了诗人对这里远离战乱、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孤山寺作为避世之所的独特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山寺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意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
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
我挂风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馀韵触惊涛。
绝景有谁赏,雾暮闭三高。
不须臾,千古事,一萧条。
鲈鱼纵有,泽荒甫里失溪桥。
更吾名高业茂,终归荒田野草,且稳一枝巢。
举酒酹空阔,烟远路迢迢。
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更自有书万卷,著甚麽来由。
月采混鱼目,霜口涴蝇头。
相山中,侯醉境,将诗流。
情知薄命,天样勋业也须收。
辟逻世间万事,推放那边一壁,百尺卧高楼。
日月草头露,天地水中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