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
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
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在紫阳山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开篇“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两句,表明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风俗。
接着,“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两句,提到了诗人再次听说到紫阳山上的仙客,以及他们在丹台留下的名声。这里的“丹台”可能指的是道教修炼的地方,而“名”则代表了这些仙客的德行和成就。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道士在大自然中修炼的场景。他通过调息来吸取大自然中的清气,并且以空灵的心态来吟咏道教的真谛。
“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道行能够与古代仙人相提并论,内心也要达到与宇宙自然界融为一体的境界。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两句,通过对楼阁和鹤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紫阳山的仙境非凡,楼阁仿佛从云雾中升起,而鹤则如同穿梭于天界。
“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早晨景象,窗外是覆盖着雪的松树,阶下则是清澈见底的池水,这些都是修道之人清净生活的写照。
“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偶尔沉浸在音乐和歌唱中,暂时忘记了身为仙人的庄严气度。这里的“轩冕”,指的是古代帝王或仙人的尊贵形象。
最后,“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得到仙药惠金液,以便与神仙一起飞升到更高的境界“太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寄托,展现了一位道士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
迩日雨时来,亦时被风遣。
昨晚云色黄,踊愁作霾卷。
入夜报浓阴,四更雨霏宛。
疾徐问达旦,眠枕谁能稳。
清晨视阶除,水积土香满。
度润刚及寸,禺中风作转。
踯躅生馀惜,徘徊频仰眄。
乾泽今岁美,继霈斯尽善。
无厌人皆然,恃爱吾未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