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二》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二》全文
清 / 过鸣冈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蒿蓬如人长,有子呼阿娘。

飘萧垂两鬓,日暮倚门傍。

儿行自空腹,儿归复空囊。

可怜拾遗穗,母子各哀肠。

孤孀自云苦,况乃无孤孀。

吁嗟兮老孀,行路皆感伤。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寡妇的辛酸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与儿子相依为命的场景。开篇以“蒿蓬如人长”起兴,形象地描绘了老妇人的苍老形象,仿佛蒿蓬一样历经岁月的摧残。接着,“有子呼阿娘”一句,点明了她与儿子之间的亲情纽带,尽管生活困苦,但母子间的情感却显得格外珍贵。

“飘萧垂两鬓,日暮倚门傍”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老妇人在黄昏时分倚靠在门口等待儿子归来的孤独身影,风中飘扬的白发和疲惫的身躯,让人不禁心生怜悯。而“儿行自空腹,儿归复空囊”则揭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即使儿子外出谋生,也难以给家庭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归家之时仍是两手空空。

“可怜拾遗穗,母子各哀肠”将画面推向高潮,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母子二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如同在荒野中寻找微不足道的粮食,内心充满了哀伤与痛苦。最后,“孤孀自云苦,况乃无孤孀”表达了老妇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周围同样处境的人们所面临的苦难。

“吁嗟兮老孀,行路皆感伤”作为结语,不仅表达了对老妇人遭遇的同情,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悲剧并非个例,而是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过鸣冈
朝代:清

过鸣冈(1716-1780),字石天,又字镇岳,号正谔。清无锡人。家故有赀,喜宾客。初游京师,以文谒当权,被人讽笑,乃怒掉头还山,终身不复谒显者。有《洗心草》。
猜你喜欢

梧桐树

得人身,元自错。莫信愚痴常造恶。积善□□乐。

为人幸是生中国。闻早回头参玄学。休被尘劳缚。

(0)

渔家傲

十一月都城居暖阁。吴中雪纸明如垩。

锦帐豪家深夜酌。金鸡喔。东家撒雪西家噱。

纤指柔长宫线弱。阳回九九官冰凿。

尽道今冬冰不薄。都人乐。官家喜受新年朔。

(0)

九月一日还自上京途中纪事十首·其十

北口七十二,居庸第一关。

峭崖屏列翠,急涧玉鸣环。

佛阁腾云雾,人家结市阛。

马前军吏候,使节几时还。

(0)

朝中措

西风袅袅落平沙。独树几人家。

个里残虹雨阁,那边疏嶂云遮。平洲柿栗满区瓜。

芋野路斜斜。牛笛数声归尽,夕阳付与啼鸦。

(0)

水调歌头.庆寿

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

喧传南州老子,花甲庆生朝。

留取碧莲香露,为此玉壶春酒,风味胜葡萄。

昨夜少微外,南极一星高。洒清谭,挥雪麈,尽风骚。

金钗玉笋,笑供麟脯献蟠桃。

得隽侯封千户,快意腰缠十万,此事付鸿毛。

且挹阆风客,笙鹤伴游遨。

(0)

菩萨蛮.无题八首·其十

疏风细雨和春语,扁舟欲载花魂去。

燕子不归家,盼他午日斜。

落红一晌颤,界破残妆面。

收拾护花铃,鹦哥报压惊。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黎庶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