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移根烦使指,花蹙红绡谁擘毁。
封姨妒作阿醋呼,同调何殊申及甫。
肯怜颠倒落绛英,祇觉韩公用心苦。
流传午节遂成例,萱草戎葵并驱使。
真能染却白云殷,灵囿鲜繁金谷水。
诗人爱节因爱花,射团点缀追前矩。
炎官鍊丹成绛雪,獭胆分杯凝赤髓。
谁言不似舞裙红,色相异观特私喜。
点化精神欲然句,晋宋风流坡独取。
鄙哉摘实儿女见,却要瓶罂结多子。
安石移根烦使指,花蹙红绡谁擘毁。
封姨妒作阿醋呼,同调何殊申及甫。
肯怜颠倒落绛英,祇觉韩公用心苦。
流传午节遂成例,萱草戎葵并驱使。
真能染却白云殷,灵囿鲜繁金谷水。
诗人爱节因爱花,射团点缀追前矩。
炎官鍊丹成绛雪,獭胆分杯凝赤髓。
谁言不似舞裙红,色相异观特私喜。
点化精神欲然句,晋宋风流坡独取。
鄙哉摘实儿女见,却要瓶罂结多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题为《再次转庵韵》。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以及人们对花的喜爱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安石移根”、“封姨妒作阿醋呼”等,生动地展现了花的生长环境与人们对其的呵护之情。
诗的开头“安石移根烦使指,花蹙红绡谁擘毁”,以“安石”象征花的根部,表达了对花根的精心照料;“花蹙红绡谁擘毁”则描绘了花朵的娇嫩与脆弱。接下来,“封姨妒作阿醋呼,同调何殊申及甫”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花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花的爱护之情。
“肯怜颠倒落绛英,祇觉韩公用心苦”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花的珍视与欣赏。接着,“流传午节遂成例,萱草戎葵并驱使”则揭示了花在节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于花的广泛使用。
“真能染却白云殷,灵囿鲜繁金谷水”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赞美了花的美丽与生命力。而“诗人爱节因爱花,射团点缀追前矩”则表达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与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炎官鍊丹成绛雪,獭胆分杯凝赤髓”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与艺术性。最后,“谁言不似舞裙红,色相异观特私喜”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花的独特魅力与个人的审美感受。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花的美丽与生命力,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欣赏之情,以及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节日习俗与审美观念。
麓堂诗例起年年,八十五回秋月圆。
海上衣冠今洛社,壶中日月自尧天。
烟霄未远三山路,锦绣难追十客筵。
试向骚坛论晚节,此情端合为公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