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归云日夜流,倚栏心事共悠悠。
黄栖露亩稻粱晚,红染霜林橡栗秋。
日月不闲双鬓老,风埃长满百年愁。
故山薇长无人采,有愧平生马少游。
逝水归云日夜流,倚栏心事共悠悠。
黄栖露亩稻粱晚,红染霜林橡栗秋。
日月不闲双鬓老,风埃长满百年愁。
故山薇长无人采,有愧平生马少游。
这首《秋晚怀归》由宋代诗人周密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以“逝水归云日夜流”开篇,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岁月不待人的氛围。接着,“倚栏心事共悠悠”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独自倚靠栏杆,思绪万千的情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黄栖露亩稻粱晚,红染霜林橡栗秋”两句,通过色彩对比,生动描绘了秋日黄昏的田园风光,稻谷金黄、橡栗红艳,一派丰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季节更迭、岁月轮回的主题。而“日月不闲双鬓老,风埃长满百年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生命体验,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多愁的无奈。
最后,“故山薇长无人采,有愧平生马少游”两句,借用了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生活的追忆。薇,即野菜,古人常以薇比喻隐居生活;马少游,是晋代名士,以隐逸著称。这两句诗意味着诗人虽身处他乡,但心中始终怀念着故乡的生活,对自己未能像马少游那样过上隐逸生活感到遗憾。
整体而言,《秋晚怀归》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故乡的复杂情感,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兵过关路绝,穷栖僧刹古。
老树焚再生,岩花落更吐。
寂寥初度辰,廉纤经旬雨。
霏殿暗龛灯,侵廊哑信鼓。
稽首礼空王,我生是谁主?
今晨三十七,所历遍诸苦。
身名虽未亏,死丧竟何补!
幸际天日开,春王朔再睹。
从此得归欤,黄帽归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