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病如料敌,用药如中的。
淮阴百战有百胜,由基百发无一失。
老唐脉法明更高,阅人二竖可得逃。
探囊起死无德色,掉臂不为曳裾客。
但使乡邻少卧痾,眼底名医麻竹多。
嗟予诗瘦仍多病,两旬进尺退不寸。
逢君已晚亦未恨,扫除何曾费馀刃。
长句藉手聊尔耳,真成不直一杯水。
料病如料敌,用药如中的。
淮阴百战有百胜,由基百发无一失。
老唐脉法明更高,阅人二竖可得逃。
探囊起死无德色,掉臂不为曳裾客。
但使乡邻少卧痾,眼底名医麻竹多。
嗟予诗瘦仍多病,两旬进尺退不寸。
逢君已晚亦未恨,扫除何曾费馀刃。
长句藉手聊尔耳,真成不直一杯水。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患病期间对医生的依赖和感激之情。诗中“料病如料敌,用药如中的”两句,形象地比喻医生的诊治过程,如同军事家筹谋战略一样谨慎周到。这既展现了医生高超的医疗技术,也反映出诗人对医生的信任。
“老唐脉法明更高,阅人二竖可得逃”两句中的“老唐”指的是医生唐公亮,他的医术非同凡响,以至于通过脉诊就能准确判断病情。诗人赞美他如同神算,能够洞察人心。
“探囊起死无德色,掉臂不为曳裾客”表达了唐公亮在治疗过程中的专业和冷静,即便是在面对生死关头的紧急情况下,他也能保持从容不迫,不会因为病人的哀求而有所动摇。
“但使乡邻少卧痾,眼底名医麻竹多”则是诗人表达了希望唐公亮这样的良医能够让周围的人都能够摆脱疾病的困扰,恢复健康。
接着,“嗟予诗瘦仍多病,两旬进尺退不寸”两句透露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他患病已久,但通过唐公亮的治疗,渐见好转。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医生的高明与有效。
“逢君已晚亦未恨,扫除何曾费馀刃”表达了诗人对唐公亮相遇较晚而并无遗憾之情。因为即使时间不早,他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治疗。
最后,“长句藉手聊尔耳,真成不直一杯水”则是感谢医生用心良苦,不仅仅是药到病除,更有心灵上的慰藉。诗人以“长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是对医生的崇高敬意。
这首诗通过杨万里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医者与患者之间深厚的信任和敬仰,也反映出古代医学的智慧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