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簌簌坠梁尘,远寺残钟听未真。
隙月斜明飞露脚,四更秋馆未眠人。
夜深簌簌坠梁尘,远寺残钟听未真。
隙月斜明飞露脚,四更秋馆未眠人。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秋斋的静谧与孤独之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夜深簌簌坠梁尘”,以“簌簌”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深夜里细微的声音,仿佛是灰尘在夜风中轻轻落下,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略带萧瑟的夜晚景象。接着,“远寺残钟听未真”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寺庙传来的断续钟声,这声音虽远,却能触动人心,引发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隙月斜明飞露脚”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月亮从缝隙中斜照下来,洒下柔和的光芒,而露珠在月光下闪烁,仿佛是大地上的点点星辰。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珍惜。
最后一句“四更秋馆未眠人”,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空间——秋日的馆舍之中,此时已是深夜四更,但仍有未眠之人。这不仅是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暗含着对孤独、思考或等待的隐喻,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静美与孤独,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哲思,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秋夜画卷。
天净宿云卷,日举长川旦。
飒洒林花落,逶迤风柳散。
孤鹤近追群,啼莺远相唤。
莲舟水处尽,画轮途始半。
江浐各自遥,东西并兴叹。
已熏禅慧力,复藉金丹捍。
有异三川游,曾非四门观。
于焉履妙道,超然登彼岸。
桢干屈曲尽,兰麝氛氲消。
欲知怀炭日,正是履霜朝。
终南邻汉阙,高掌跨周京。
复此亏山岭,穹窿距帝城。
当衢启珠馆,临下构山楹。
南望穷淮溆,北眺尽沧溟。
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
网户图云气,龛室画仙灵。
副君怜世网,广命萃人英。
道筵终后说,銮辔出郊坰。
云峰响流吹,松野映风旌。
睿心嘉杜若,神藻茂琳琼。
多谢先成敏,空颁后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