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动秋响,高林黯将夕。
披云度寒榛,暮阴下前壁。
寺门风䔥䔥,飞叶满岩积。
箐屿暗深溪,淙鸣出穹石。
想见谷口外,落日远峰碧。
一磬流烟中,万壑抱檐隙。
岂无湛冥人,于玆衣萝薜。
初月辉易尽,怅望遂停策。
四山动秋响,高林黯将夕。
披云度寒榛,暮阴下前壁。
寺门风䔥䔥,飞叶满岩积。
箐屿暗深溪,淙鸣出穹石。
想见谷口外,落日远峰碧。
一磬流烟中,万壑抱檐隙。
岂无湛冥人,于玆衣萝薜。
初月辉易尽,怅望遂停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寺的静谧景象。首句“四山动秋响”以自然界的秋声为引,暗示了山寺所处环境的宁静。接着,“高林黯将夕”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树林的昏暗色彩,营造出一种沉寂的氛围。
诗人通过“披云度寒榛”和“暮阴下前壁”,展现了行人在山间穿行,穿过云层和稀疏的榛树,感受到傍晚的阴凉。山寺的细节也生动展现:“寺门风䔥䔥,飞叶满岩积”,描绘了风吹过寺门,落叶堆积的场景,增添了秋意。
“箐屿暗深溪,淙鸣出穹石”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幽深,溪水潺潺,从巨石间流出,声音在寂静中回荡。诗人想象谷口之外,夕阳映照下的远峰呈现出一片碧绿,画面开阔而深远。
“一磬流烟中,万壑抱檐隙”写出了山寺的孤独与宁静,磬声在袅袅炊烟中飘荡,山谷环绕着寺庙,仿佛被万籁俱寂所拥抱。最后,诗人借“岂无湛冥人,于玅衣萝薜”表达了对隐居山林、超脱尘世的僧人的向往,以及对初月即将消逝的惋惜,从而“怅望遂停策”。
整体来看,姚鼐的《山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秋日景色,寓情于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