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
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
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
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高明所作的《次韵酬高应文》。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自我放逐的向往,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首联“曾向天涯钓六鳌,引帆风紧隔银涛”,以“钓鱼六鳌”的典故开篇,象征着诗人曾经追求过远大的理想或目标,但最终被现实的风浪所阻隔,形象地展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颔联“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表达了对英雄迟暮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法则的无奈。江山依旧,但英雄已老,而天地却无动于衷,雨露依然高悬,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
颈联“七国游谈厌犀首,十年奔走叹狐毛”,通过引用历史故事,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人物的反思。犀首和狐毛分别代表了战国时期的两位智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智者的厌倦和对自身奔波劳碌的感叹,暗示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个人的努力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尾联“争如蓑笠秋江上,自鲙鲈鱼买浊醪”,则是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秋日的江边,披着蓑衣,独自垂钓,享受着自然的宁静,这样的生活比起官场的纷扰,显得更加自在和满足。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压力的一种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和自我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俯仰迷江甸,东南冻未苏。
扁舟下远水,积雪断寒芜。
朔气连沧海,穷阴混太湖。
潇潇兼霰密,脉脉受风扶。
大地遥浮越,低空近压吴。
山川纷莽苍,云木半虚无。
雁路才分影,鸥沙祗辨呼。
戢鳞潜素鲤,侧目逗饥乌。
色借齐宫并,音操郢曲孤。
披来朝练净,映处夜珠枯。
不用裁梁赋,偏宜入剡图。
乍惊容鬓似,却怪岁华徂。
腊渐回杓斗,春先到酒垆。
乾坤原浩荡,泥滓暂崎岖。
自笑寒暄态,谁燃造化炉。
圣朝阳德在,白日丽高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