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水清石可数,游子思归作渔父。
空谷春深记薜萝,长途日暝忧豺虎。
入林何曾见赤雀,结舌讵可赋鹦鹉。
皇天反正谁则知,有客哀伤重延伫。
桐江水清石可数,游子思归作渔父。
空谷春深记薜萝,长途日暝忧豺虎。
入林何曾见赤雀,结舌讵可赋鹦鹉。
皇天反正谁则知,有客哀伤重延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桐江边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以“桐江水清石可数”开篇,用清澈的江水和可数的石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暗示了游子内心的孤独。接着,“游子思归作渔父”,点明了游子的身份和情感状态——他虽然身在异乡,却心系故乡,渴望回归。
“空谷春深记薜萝,长途日暝忧豺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游子的内心世界。空旷山谷中,春天虽深,但游子却只能回忆起家乡的薜萝,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夜晚行路时,对野兽的担忧,象征着他在外漂泊的不安与恐惧。
“入林何曾见赤雀,结舌讵可赋鹦鹉。”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对比,表达了游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赤雀象征着自由与快乐,而鹦鹉则代表了语言与表达。游子身处异乡,既无法见到自由飞翔的赤雀,也无法像鹦鹉一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反映了他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最后,“皇天反正谁则知,有客哀伤重延伫。”这两句表达了游子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他不知道上天何时会改变现状,只能独自哀伤,久久地伫立,等待着命运的转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孤独、思念、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深刻地揭示了游子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少时来访武夷峰,学业优殊志气雄。
今我老归公始仕,神仙宫在水晶宫。
三载从军绩用成,代还京阙黯离情。
亭长且作班荆饮,江迥愁闻唱棹声。
前席去当回帝问,初筵今已号宾荣。
交承参袂宜敦好,莫惜殷勤重报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