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
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聊持循吏传,早晚囗为徒。
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
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
聊持循吏传,早晚囗为徒。
这首诗是羊士谔在唐朝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淡泊明志、隐居山林的心境。诗中的“南国疑逋客,东山作老夫”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向往和自我定位为隐逸之士。"登朝非大隐,出谷是真愚"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超脱心态,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愿做一个真正的隐者。
“气直惭龙剑,心清爱玉壶”一句,通过对比物象来描绘诗人性格和情操。"气直"指的是诗人性情 直率不阿,而"惭龙剑"则是一种高洁无暇的象征;"心清"表明内心之纯净,而"爱玉壶"则是对美好事物的喜爱,玉壶常象征清廉。
最后,“聊持循吏传,早晚囗为徒”一句,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像古代循吏一样,以身作则,成为他人的榜样。"早晚囗为徒"中“囗”字可能是“学”字之误,即表示愿意学习、追随这样的正直行为。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廉自守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