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非佛亦非仙,祇学东坡也问禅。
忘杖直凭千仞刹,逢人休道古稀年。
注岩不涸澄心水,归鹤犹嫌煮石烟。
莫向蓬壶更飞去,此中奇胜接诸天。
老来非佛亦非仙,祇学东坡也问禅。
忘杖直凭千仞刹,逢人休道古稀年。
注岩不涸澄心水,归鹤犹嫌煮石烟。
莫向蓬壶更飞去,此中奇胜接诸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长者对生活的独特态度与追求,充满了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中的“老来非佛亦非仙,祇学东坡也问禅”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并不沉溺于宗教或超凡脱俗的生活,而是以苏轼为榜样,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忘杖直凭千仞刹,逢人休道古稀年”则展现了诗人的自由与洒脱。他不再依赖拐杖,而是自信地攀登高山,面对人生,他不畏惧岁月的流逝,也不愿在他人面前强调自己的年龄,展现出一种超越年龄限制的生命力和乐观精神。
“注岩不涸澄心水,归鹤犹嫌煮石烟”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心灵的纯净与宁静。岩石上的水流不息,象征着内心的清澈与永恒;而归鹤对煮石产生的烟雾有所嫌弃,则暗示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复杂、世俗事物的淡然态度。
最后,“莫向蓬壶更飞去,此中奇胜接诸天”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生活的珍惜与满足。他劝告自己和其他人不要追求遥远的仙境,而应珍惜眼前的奇景,这些美景仿佛与天界相连,寓意着在平凡生活中也能找到非凡的快乐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简单、真实生活的热爱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