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东风寒恻恻。睡起恹恹,正是愁时节。
悄倚阑干吹玉笛。天涯芳草何人惜。
幽恨杜鹃啼不出。碎梦零烟,燕子偏衔得。
明月夜凉花泪碧。春魂红瘦双蝴蝶。
帘外东风寒恻恻。睡起恹恹,正是愁时节。
悄倚阑干吹玉笛。天涯芳草何人惜。
幽恨杜鹃啼不出。碎梦零烟,燕子偏衔得。
明月夜凉花泪碧。春魂红瘦双蝴蝶。
这首《蝶恋花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愁绪满溢的画面。
“帘外东风寒恻恻”,开篇即以“东风”点出季节,春风吹过帘外,带来一丝寒意,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睡起恹恹,正是愁时节”,写主人公从梦中醒来,身心俱疲,正逢春愁难耐之时。接下来,“悄倚阑干吹玉笛”,在寂静的夜晚,主人公独自倚靠栏杆,吹奏着悠扬的玉笛,笛声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忧伤与孤独。“天涯芳草何人惜”,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感慨,感叹无人能理解或怜惜这份孤独与愁绪。“幽恨杜鹃啼不出”,杜鹃鸟的啼鸣象征着哀怨与悲痛,但主人公心中的愁苦却难以言表。“碎梦零烟,燕子偏衔得”,梦中的碎片与轻烟交织,燕子却偏偏将它们衔走,暗示着美好与愁绪的消逝。“明月夜凉花泪碧”,在清凉的月夜下,花朵仿佛滴落了碧绿的眼泪,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意境。“春魂红瘦双蝴蝶”,春之灵魂在红花的映衬下显得瘦弱,如同一对双飞的蝴蝶,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春日里特有的愁绪与哀愁,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情感深度。
指上蜃楼幻非幻,能令四海朝龙王。
自从皈依入钵盂,水晶宫殿空荒凉。
大青小青龙之子,谪伏崖下千年藏。
青蒲赤鲤能变化,滏口一雨神通张。
膜拜至人求法力,蝘蜓欲脱腥皮囊。
至人慈悲心等夷,磨顶初入选佛场。
如狮如象俱驯伏,洪涛不降田庐殃。
我来欲访尸陀林,卢师坐处荆榛荒。
惟有此石瞰空洞,巨鳌撑柱疑娲皇。
苔纹未蚀也常污,雪花晴积寒无光。
摩挲神晴三叹息,潭波鉴我尘容黄。
何时跏趺此崖傍,会看为霖遍十方,狰狞头角归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