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夕立秋戏作古思边》
《七夕立秋戏作古思边》全文
明 / 邓云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一叶飘残暑,蛩声唤晚愁。

征人正南望,大火复西流。

莫以边城月,来窥乞巧楼。

惟应牛与女,此夕不悲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七夕节与立秋时节的景象,融合了自然景观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征人的深切关怀与对传统节日的独特感悟。

首句“一叶飘残暑”,以一片落叶象征暑气渐消,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次句“蛩声唤晚愁”,通过蟋蟀的鸣叫渲染出傍晚时分的愁绪,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细微变化,巧妙地引入了情感的铺垫。

接着,“征人正南望”一句,将视角转向边疆的战士,他们正眺望着南方,可能是在思念家乡或是家人。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也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与敬意。

“大火复西流”中的“大火”指的是天文学上的“心宿二”,其位置的变化反映了季节的转换。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后两句“莫以边城月,来窥乞巧楼”,运用对比手法,将边疆的艰苦生活与传统的七夕节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同情。乞巧楼是七夕节中女子祈求心灵手巧的地方,此处用以反衬边疆战士远离家乡、无法享受节日乐趣的现状。

最后,“惟应牛与女,此夕不悲秋”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作为结尾,点明了七夕节的由来,同时也寄托了对边疆战士能在特殊时刻得到一丝慰藉的美好愿望。牛郎织女在这一天得以相会,而边疆战士却不能,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边疆战士处境的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传统节日独特视角下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

作者介绍
邓云霄

邓云霄
朝代:明

明广东东莞人,字玄度。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洲知县,官至广西参政。有《冷邸小言》、《漱玉斋集》、《百花洲集》等。
猜你喜欢

雪湖山庄雅集次韵

山堂良会快新晴,皛瀁湖光接太清。

嘉酿旋刍凝沆□,羸骖饱秣卸繁缨。

荷翻翠盖凌波夐,稻熟黄云压陇平。

晚上北岩重洗耳,竹根一派石泉倾。

(0)

新正次雪湖韵述怀兼订春游之约·其二

预约春游辱手书,太平真逸两迂儒。

煖烟晴日韶光蚤,剩水残山乐事殊。

千古高风香社会,四时佳景辋川图。

村庄只隔洹湖岭,石径篮舆不用扶。

(0)

喜雨二首·其二

夜听檐溜到天明,喜见陂塘水渐生。

芽甲旋萌枯菜色,笙歌忽动渴蛙声。

老农蓑笠经时废,野渡舟航向晓横。

为语邻翁好相庆,晚禾犹望一分成。

(0)

再酬雪湖见过仍前韵五首·其四

谁家箫鼓闹湖船,人自酣歌我自眠。

苍狗变时云作雨,老龙腾处树参天。

草坡归犊皆诗料,竹院逢僧岂福田。

每为濯缨兼濯足,沧浪一曲思泠然。

(0)

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四

前溪返炤入渔船,老鹤归巢倦欲眠。

树杪岚光停落日,雨馀水色共长天。

身方自在重茅屋,家未全贫足芋田。

时觉清风生两腋,凌云气在欲轩然。

(0)

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六首·其二

水面晴云载满船,半坡新绿看牛眠。

风生翠簟不知夏,月到青樽一问天。

随处好山皆乐地,应时甘雨及私田。

兴来毋惜频相就,蔗境优游岂偶然。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