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导致人民苦难的图景。开篇“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两句,以白帝城为背景,形象地表达了战乱频仍、天气变化莫测的氛围,云如烟雾般涌出城门,而城下则是大雨如倾盆之势,显示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情景。
接着“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紧张和混沌的气氛。高耸的江山、险峻的峡谷中雷鸣电闪,让人感到天地间的动乱。而“翠木苍藤”则描绘了一片被战火破坏后的荒凉景象,即使是树木也变得乌黑不堪,日月都被笼罩在这阴沉的色调中。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两句,则转向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影响。战马不及归来的家马悠闲自得,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无序。而“千家今有百家存”的数字对比,更是深刻揭示了战争导致的严重后果——家园破碎,只剩下极少数幸存。
最后,“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两句,则是对战乱中最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寡妇们在哀嚎之声中寻找着失去亲人的踪迹,而“恸哭秋原何处村”则表现了她们的绝望和无助,连自己的居所也变得不再可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战争后果的描绘,以及对平民苦难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杜甫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疲氓多菜色,去守乏棠阴。
属虑千峰旱,俄闻六月霖。
面滩船欲涩,茗务井还深。
香润回瓜圃,声酣起蔗林。
炎官初恣肆,道暍稍侵寻。
畏日方焦野,油云忽冒岑。
此凉苏万病,厥价倍千金。
解郡虽踰岁,留家尚至今。
田登欣米贱,屋老惧书淋。
遥念儿衣醭,兼虞妇灶沈。
凄清传古调,忧闷豁烦襟。
拭汗纰綀帨,搔头断玉簪。
却思穿石罅,共坐听泉音。
韭脆鲜鳞缕,梅芳煮酝斟。
一江同照影,两地隔论心。
疑雪佳公子,输君日对吟。
当年此地瑞麒麟,预卜佳城寿槚春。
早把一官为长物,永期千岁作全人。
盈消虚息知时命,战履兢临保性真。
马革裹尸空志大,宁骑款段了閒身。
桑畴麦陇颂声欢,竞说琴书政事宽。
方寸惟知存岂弟,丝毫不肯作艰难。
爱民何啻如儿子,行路休教避长官。
来往星源凡几岭,从今都作坦途看。
堆青仍积翠,山与水俱奇。
毫发渔船远,寻常草舍卑。
喜君真好学,索我细题诗。
卷轴频舒卷,明窗肯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