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月·其二》
《咏月·其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既雨中秋望,纤毫桂影分。

魄高疑压雾,香动欲冲云。

稍窘痴蟾窟,全惊睡鹊群。

孤清若个畔,玉笛片时闻。

(0)
注释
既雨:雨后。
中秋:中秋节。
纤毫:细微的。
桂影:桂花的影子。
魄:月亮。
雾:云雾。
香:香气。
冲云:直冲云霄。
稍窘:略感局促。
痴蟾窟:痴情的蟾蜍。
睡鹊群:被惊醒的喜鹊。
孤清:孤寂清冷。
若个畔:何处。
玉笛:玉制的笛子。
片时:片刻。
翻译
在中秋雨后眺望,桂花的细影清晰可辨。
明亮的月魄高挂,似乎要穿透云雾,香气浮动,仿佛要直冲云霄。
连那痴情的蟾蜍也感到局促,全然被惊醒的喜鹊群所震撼。
在这孤寂清冷的夜晚,何处传来一阵玉笛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望月的美丽画面,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和深情表达。

"既雨中秋望,纤毫桂影分。" 这两句开篇即以清新隽永的笔触勾勒出秋夜的月景,月光如水,清澈而柔和,仿佛能看到细微的桂花影子在空气中摇曳。

"魄高疑压雾,香动欲冲云。"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月亮与云雾之间关系的描绘,月亮似乎被高处的云雾所笼罩,带有一丝神秘感,而那桂花的清香却如同要穿透云层一般。

"稍窘痴蟾窟,全惊睡鹊群。" 这两句则转向观察者的心境及周围环境,月光之下,蟾蜍(一种动物)似乎也被这宁静的氛围所吸引,而原本栖息在树上的鹊鸟则因这突如其来的寂静而惊醒。

"孤清若个畔,玉笛片时闻。"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的心境,仿佛自己置身于一个清幽的山谷之中,而那悠扬的玉笛声响,则是这宁静夜晚最美妙的伴奏。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深厚的艺术功底。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同查氏姊张氏妹游弃家园园一名野鹤林

小筑成高隐,幽寻一叩关。

水亭涵白日,草阁卧青山。

家弃尊仍在,林深鹤未还。

谁言武陵隔,今已出人间。

(0)

哭介龛禄勋公

秋声风急闭重关,泪寄潇湘疏竹斑。

莫问苍梧多少怨,至今石化望夫山。

(0)

晚望

秋空木叶寒,日落湖云冷。

微雨滴梧桐,安知别离恨。

(0)

望钟山

天气清无霞,远山益幽霭。

凭楼纵观眺,目与群物会。

清风自南来,竹树生微籁。

歌禽唱金缕,翠筱飘罗带。

时佳景复丽,赏心亦高迈。

延伫望钟陵,眷然怅松桧。

似觉古今短,徒谓乾坤大。

念昔爽鸠氏,川原鲜常在。

(0)

子夜四时歌·其四

五彩织薰笼,炉灰皎如雪。

不弃炙残香,为爱心中热。

(0)

春日杂诗·其五

七宝庄严妙道参,敕书初拜紫囊函。

淮王何意私鸡犬,得附青云自不凡。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