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纠纷水抱环,水如玉白山霞殷。
岂是东王公幻戏,由来商令司金官。
椒风萝露将鸣鹿,重著棉衣意不足。
吴江枫冷已太迟,巫峡秋高较应恧。
飒景偏觉称人心,特是林泉效静深。
三十日佳看易过,廿首诗成未入吟。
群山纠纷水抱环,水如玉白山霞殷。
岂是东王公幻戏,由来商令司金官。
椒风萝露将鸣鹿,重著棉衣意不足。
吴江枫冷已太迟,巫峡秋高较应恧。
飒景偏觉称人心,特是林泉效静深。
三十日佳看易过,廿首诗成未入吟。
这首诗描绘了塞上秋景的壮丽与深邃,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首句“群山纠纷水抱环,水如玉白山霞殷”描绘了一幅群山环绕、碧水环绕的画面,山色与水色交相辉映,宛如仙境。接着,“岂是东王公幻戏,由来商令司金官”两句,运用神话传说,赋予自然景象以神秘色彩,暗示着自然界中蕴含的神奇力量。
“椒风萝露将鸣鹿,重著棉衣意不足”描绘了秋风轻拂、露水滋润的场景,鹿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生动。诗人通过“重著棉衣意不足”表达了对秋意渐浓的感慨,似乎还觉得不够温暖。
“吴江枫冷已太迟,巫峡秋高较应恧”则对比了不同地区的秋景,吴江的枫叶虽已变冷,但似乎来得太晚;而巫峡的秋天则更为高远,更显出秋的深沉。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地域差异,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飒景偏觉称人心,特是林泉效静深”表达了诗人对飒飒秋风的喜爱,以及对林泉静谧环境的赞美。最后一句“三十日佳看易过,廿首诗成未入吟”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创作的热情,尽管已经写下了二十首诗,但仍感觉意犹未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塞上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秋光澹绝。写霜容隐隐,脱手如活。
向晚东篱,疑有疑无,翻笑醉中难折。
柴桑人去空行径,剩一片、晋时明月。
想剪灯、移近南窗,留得此花神骨。
为问风摇素壁,雨昏云又破,几度明灭。
细认尊前,墨淡霜浓,平展画屏秋阔。
烟痕瘦尽无馀艳,怕看到、夜阑人别。
只爱他、晓色澄潭,清露满身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