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追欢偶作》。诗中描绘了一种享乐生活的情景,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和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追欢逐乐少闲时”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期,追求快乐、享受生活的态度。接着,“补贴平生得事迟”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未曾珍惜时光的反思和后悔,感叹时间的流逝。
“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这两句强调了生活中的美好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错过。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现时光珍惜的渴望。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则是对一场愉悦夜晚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沉浸于美好音乐和自然之中的意境。
“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对人生美好的影响。诗中提到声音的变化(春啼变莺舌)和容颜的衰老(三嫌老丑换蛾眉),深化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最后,“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则是诗人在享受生活美好之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诗中的“两鬓丝”象征着年华老去和对美好时光不再来的哀叹。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对过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性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中各个阶段的感悟。白居易以其平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使这首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让后世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四十未闻道,素尚栖名山。
兹怀逾二纪,理策及晨间。
水宿越再晨,奄昏亦已三。
棹讴烟雾里,微月照潺湲。
借问我何为,景行朱明天。
此中多贤哲,在野若龙渊。
崆峒礼广成,柱下师老聃。
熙攘尘埃子,予心亶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