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饼焦,饼不焦,年丰麦贱充徵苗。
再烧好饼与婆吃,妾吃焦饼从腹枵。
婆饼焦,婆不焦。
婆饼焦,饼不焦,年丰麦贱充徵苗。
再烧好饼与婆吃,妾吃焦饼从腹枵。
婆饼焦,婆不焦。
这首诗以“婆饼焦”为题,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民间生活中的幽默与智慧。故事中,一位妇人因麦价低廉而不得不将焦饼给婆婆食用,自己却只能吃焦饼,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下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婆饼焦”与“饼不焦”的情境进行对比,突出了生活条件的差异。同时,通过妇人的自我牺牲和对婆婆的关爱,体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这种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态度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古代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美德。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经济状况,还蕴含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以及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已别还成住,多君意甚真。
自非敦友好,宁复见情亲。
月已秋中过,雨如春暮频。
临分匪杯酒,幽独恐伤神。
阀阅清华自职方,长才重莅古池阳。
刑曹借箸邀宸眷,秋浦分符定庙堂。
熊辂声闻舒骥足,朱旗色映快龙光。
公馀寄兴耽文字,彩笔仍流翰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