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日西颓,寥寥夜将入。
我来何所见,沙尾白鸟立。
渚华散幽馨,岩月落佳色。
支筇入招提,修廊响吟屐。
林堂有馀兴,危坐忘形迹。
野鹤投暝回,疏钟度萝出。
朝来借笋舆,去踏清溪石。
靡靡日西颓,寥寥夜将入。
我来何所见,沙尾白鸟立。
渚华散幽馨,岩月落佳色。
支筇入招提,修廊响吟屐。
林堂有馀兴,危坐忘形迹。
野鹤投暝回,疏钟度萝出。
朝来借笋舆,去踏清溪石。
这首元代张仲深的《宿宝华庸上人房》描绘了一幅傍晚至夜晚山中禅院的宁静画面。首句“靡靡日西颓”写出了夕阳缓缓下落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闲适的氛围。接着,“寥寥夜将入”预示着夜晚的降临,寂静无声。
诗人步入禅寺,眼前所见是“沙尾白鸟立”,简洁地描绘了孤独的白鸟在沙滩上静立的画面,增添了禅意。接下来,“渚华散幽馨,岩月落佳色”通过描写水边花草散发的香气和山岩间月光的美景,展现出环境的清幽与宁静。
诗人手持竹杖,步入“招提”(寺庙),廊檐下的回声伴随着他的吟唱,更显出禅寺的空灵。在“林堂有馀兴,危坐忘形迹”中,他沉浸在禅定之中,忘却世俗的束缚,身心合一。
夜晚,野鹤归巢,远处传来稀疏的钟声,穿过萝藤,更显得山中的寂静。最后,诗人清晨离开时,乘坐竹制的简陋小车,踏过清溪中的石头,表达了对自然与禅境的深深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宝华寺的日常景色,寓含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与体验,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静山仙人李耳孙,济世善学李少君。
神楼一教妙天下,千载道检流清芬。
世间桐君与竹祖,谁与巅崖苏疾苦。
我时分节向南来,相逢一笑漳江浒。
万金良药双玉壶,刀圭取效疮痏除。
生平心镜澹如水,照人热恼埃尘无。
我欲赠君无长物,抚剑长歌对明月。
东风珍重杏林春,吹作漳南瘴乡雪。
微暑不知夏,好风生层波。
如何草径塞,返关养沉痾。
故人倏相遇,感激良已多。
手持千金剂,荡涤气未和。
须臾奏神效,勃勃衰颜酡。
小儿强扶出,一鸟鸣岩阿。
平生精进念,功名敛一蓑。
未虞即溘死,瘦骨高嵯峨。
明朝入城市,白日尘满靴。
松根茯苓熟,早晚重来过。
云淡风微,江雨欲来还去。倚阑干、鬓霜千缕。
白水青芜,是征鸿归处。
望尽天涯,夕阳犹在深深树。
艾叶榴花,又上阿谁门户。悄空梁、燕雏自语。
王谢亭台,杳不知何许。
独立苍茫,乱鸦啼、满城钟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