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秉高谊,徐君钦所思。
吁嗟去住别,遽作死生期。
地失藏舟处,林馀带剑枝。
非关一诺重,要自两心知。
季子秉高谊,徐君钦所思。
吁嗟去住别,遽作死生期。
地失藏舟处,林馀带剑枝。
非关一诺重,要自两心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再过徐君墓》,通过“季子”与“徐君”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季子秉高谊,徐君钦所思”,以“季子”和“徐君”为引,点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季子,即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以礼让贤能、重情重义著称;徐君,则指春秋时期楚国的徐国君主,以知人善任、重视友情而闻名。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象征诗人与友人间的高尚情谊。
颔联“吁嗟去住别,遽作死生期”,抒发了诗人面对离别时的感慨,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无奈。这两句中的“去住别”指的是分别,“遽作死生期”则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
颈联“地失藏舟处,林馀带剑枝”,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诗人想象着友人离去后,曾经共同活动的地方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仿佛连大地都失去了承载美好记忆的能力。同时,林中残留的带剑枝,既象征着友人曾经的英勇与豪情,也暗含了对友人精神品质的追忆与敬仰。
尾联“非关一诺重,要自两心知”,点明了友谊的真谛不在于言语的承诺,而在于心灵的相通与理解。这句话强调了真正的友情超越了表面的约定,更在于双方内心深处的默契与共鸣。诗人以此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深刻而持久的价值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情真谛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浮萍寄诸水,漂流本无根。
倚水以为命,然后生意蕃。
女子方在室,怙恃父母恩。
及其既结发,托身向他门。
室家以礼合,偕老古所敦。
毕力闺中事,未尝惮其烦。
夙兴而夜寐,黾勉无后言。
德音罔违越,生育皆充完。
夫婿轻薄儿,翻覆何无端。
青天起云雷,无风作涛澜。
中情一朝异,弃旧淫新婚。
宴尔如兄弟,视我同雠怨。
非唯不见答,暴怒难具论。
妃耦道遂丧,安能久自存。
祇怜妾薄命,仰天每长叹。
愿还念昔者,无为卒相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