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吹喧平野,微暄酿一坳。
晴光分竹晕,霜液坠藤梢。
地锦颠当网,云帷巧妇巢。
无人从载酒,不受草元嘲。
朔吹喧平野,微暄酿一坳。
晴光分竹晕,霜液坠藤梢。
地锦颠当网,云帷巧妇巢。
无人从载酒,不受草元嘲。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文学家王夫之的《遣闷(其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野外的景象。"朔吹喧平野",形象地写出北风吹过广袤原野的声响,透露出一丝萧瑟之感。"微暄酿一坳",则暗示着冬日里微微的温暖在低洼处汇聚,形成一种独特的气候现象。
"晴光分竹晕,霜液坠藤梢",通过阳光照射在竹子上形成的光影效果和藤蔓上凝结的霜珠,展现出冬日阳光的柔和与静谧。"地锦颠当网,云帷巧妇巢",运用比喻,将地上的植物比作织网的巧妇和云彩编织的巢穴,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巧妙与宁静。
最后两句"无人从载酒,不受草元嘲",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欣赏这美景时的孤寂,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即使无人共饮,也不受世俗嘲笑,流露出淡泊名利的隐逸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寓言于物,展现了王夫之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