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颜避秦烈,何独有园绮。
如何隆准公,泗鼎不可起。
谋犹信留侯,仁慈在储嗣。
安刘匪平勃,诚由四翁耳。
岂中烟霞疾,徒与麋鹿死。
芝草长满山,谁欤继修轨。
嗟哉司马公,一传靳青史。
排难何足云,乃传鲁连子。
商颜避秦烈,何独有园绮。
如何隆准公,泗鼎不可起。
谋犹信留侯,仁慈在储嗣。
安刘匪平勃,诚由四翁耳。
岂中烟霞疾,徒与麋鹿死。
芝草长满山,谁欤继修轨。
嗟哉司马公,一传靳青史。
排难何足云,乃传鲁连子。
这首明代乌斯道的《咏史》诗,以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商颜、园绮、隆准公、留侯、储嗣、平勃、四翁、司马公、鲁连子等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智勇之士的赞扬。
诗的前两句“商颜避秦烈,何独有园绮”,借商鞅避秦难与园绮隐居的典故,暗示了对乱世中保持清高节操的赞赏。接着,“隆准公”暗指刘邦,他的仁慈体现在对储君的培养上,而“谋犹信留侯”则点出萧何的智谋。平勃虽有安刘之功,但诗中认为主要是由于“四翁”的辅佐,强调了贤臣的作用。
“岂中烟霞疾,徒与麋鹿死”表达了对那些选择归隐山林、不问世事者的评价,认为他们并非逃避现实,而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最后两句“芝草长满山,谁欤继修轨”寓意贤人隐退后,期待有后继者能延续他们的美德和道路。
结尾部分,诗人感叹司马公(司马迁)仅将鲁连子(鲁仲连)的事迹录入史书,意在说明真正的英雄事迹往往被忽视,而排难解纷的功绩反而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沉思考。
吴淞夜雨。讶岸影移帆,乱燃松炬。
但见倾筐簖侧,绀螯争取。
舵楼且作尊前供,剪明灯、笑斟芳醑。
正逢霜后,金瓤镕腹,玉酥凝箸。数俊味、当年曾谱。
记天柱山房,词人争赋。须付厨娘调就,饆饠寒具。
秋宵客里撩人意,动归心、石尤偏阻。
欲消残醉,茶铛相对,眼波愁注。
正吟窗人倦,砚北沉眠。任千缕,袅茶烟。
被几声、鶗鴂勾回午梦,满帘粉絮,扑上愁边。
料得瞻园,今番花信,开到蔷薇春可怜。
偶曳筇枝趁风去,笑桃朱户却依然。
一片平芜似剪,胭脂点处,较鸳锦、颜色还鲜。
听洞口,水潺湲。紫鳞齐跃,红瓣争牵。
倚石思登,扪新萝带,买春无计,数小榆钱。
韶光九十,算真真输与,寻香凤子,恣意流连。
双清楼外花桥,压钿镜空波,剪莼春晚。
索郎酒载,莲泥插桨,草堤铺毯。
新蟾容易堕,趁断港、渔灯寻曲院。
只怪得、未了吟情,楚尾燕樯催散。
昔游恼乱回肠,是挑菜收裙,倚桃遮扇。
旧乡凝望,可堪又对,败芦沉雁。
秋峦枫似锦,终不比、孤山青一片。
况那日、紫曲閒门,谱箫人远。
采菱拾翠,傍越殿寻春,清歌徐度。
何似吴均,善作多愁赋。
浣纱畔、雕栏倚遍,携红袖、潦倒旗亭暮。
莫怜眉妩,恐琐窗人妒。
如听哀筝夜话,向谁行幽诉。
鸳管写、乌丝百尺,待归去、都付双鬓女。
红牙轻按,唱彻愁春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