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伏龙亦藏,龙潜先伏虎。
但毕河车功,不用堤防虑。
黄老学飞仙,狂迷不得路。
回首指牝鸡,不测阴阳数。
却坐太一宫,参商方始遇。
左右得近神,四相皆扶护。
乾坤法象成,自有仙人顾。
虎伏龙亦藏,龙潜先伏虎。
但毕河车功,不用堤防虑。
黄老学飞仙,狂迷不得路。
回首指牝鸡,不测阴阳数。
却坐太一宫,参商方始遇。
左右得近神,四相皆扶护。
乾坤法象成,自有仙人顾。
这首诗以隐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修道者追求长生不老与超脱世俗的过程。开篇“虎伏龙亦藏,龙潜先伏虎”运用了“伏虎降龙”的传统道教术语,象征着修行者在内心深处面对并克服自己的欲望与恐惧,如同老虎与龙的隐匿与克制。接着,“但毕河车功,不用堤防虑”强调了修炼的核心在于完成内丹(河车)的转化,无需过多忧虑外在的纷扰。
“黄老学飞仙,狂迷不得路”则表达了对黄帝与老子道家思想的追求,以及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可能陷入的狂热与迷失。后两句“回首指牝鸡,不测阴阳数”暗示了在修行过程中需要洞察宇宙的阴阳之道,理解内在与外在、男性与女性能量的平衡。
“却坐太一宫,参商方始遇”描述了修行者在精神层面达到的高深境界,与宇宙的和谐共存,仿佛与太一(宇宙本源)相遇。最后,“左右得近神,四相皆扶护”表明在修炼的道路上,得到了神灵的庇佑与引导,四相(四方之神)的支持象征着全方位的保护与辅助。
“乾坤法象成,自有仙人顾”总结了整个修行过程,通过遵循自然法则(乾坤),最终能够得到仙人的垂顾与指导,实现超凡入圣的目标。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道教修行的精妙与深邃。
移家来自展旗峰,越秀东褊一径通。
绕槛池连珠海涨,窥帘山倩白云封。
多君好客频投辖,老我寻春独杖筇。
安得千金买同里,诗盟酒社日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