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谷隐寺》
《谷隐寺》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肩舆绕回涧,四月麦初黄。

澹澹来薰风,葛襟任飘扬。

山门在何处,松桧森护藏。

雨馀绿正肥,丽日浮晴光。

葵榴傍佛阶,喷艳倾和阳。

褰衣步巉岩,尚幸筋力强。

方袍三两僧,延我到上方。

安知无远公,愧我非柴桑。

谷虚自有应,山远无摧伤。

众生沉苦海,吾欲驾津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谷隐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肩舆绕回涧,四月麦初黄”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诗人乘坐轿子穿梭于蜿蜒曲折的山涧之中,四月里麦田刚刚泛黄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接着,“澹澹来薰风,葛襟任飘扬”一句,诗人感受到轻柔的微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花香,他的葛布衣襟随风飘扬,仿佛融入了这自然的怀抱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喜爱。

“山门在何处,松桧森护藏”则引出了谷隐寺的神秘与庄严,松树与桧树挺拔而立,守护着寺庙,预示着这里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雨馀绿正肥,丽日浮晴光”描绘了雨后初晴,阳光洒在翠绿的草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葵榴傍佛阶,喷艳倾和阳”中,向日葵与石榴花围绕在佛阶旁,它们的鲜艳色彩映照着温暖的阳光,象征着信仰与生命的美好。

“褰衣步巉岩,尚幸筋力强”表现了诗人虽然年老体弱,但仍坚持步行至险峻的岩石之上,体现了他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方袍三两僧,延我到上方”描述了几位身着僧袍的和尚邀请诗人进入寺庙的高处,暗示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最后,“安知无远公,愧我非柴桑”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高僧远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自谦自己并非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般超脱世俗。

“谷虚自有应,山远无摧伤”意味着山谷虽深,但自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山峰虽高,却不会因外界的风雨而受损,寓意着内在精神的坚定与外在环境的适应。

“众生沉苦海,吾欲驾津梁”则是诗人对芸芸众生的同情与关怀,他希望成为一座桥梁,帮助人们渡过人生的苦难与困惑,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的关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坠蝉

神洁诚难辱,居高未免危。

又非逢臂怒,遂致折肱悲。

吟啸能无废,堤防似亦迟。

幸灾群小急,感遇一身知。

命已看如蜕,心犹惜此枝。

结缨怀鄙志,捐网荷弘慈。

卷饵烦相警,环珠耻见遗。

寒宵深抱叶,贱子报恩时。

(0)

春兴二首·其一

信是夷陵春色好,高唐倏尽见虚空。

秦灰汉垒千年迹,白糁红酣两岸风。

天外晴山朝雾里,城头水阁夕阳中。

画船直上南津口,钓艇时来西塞东。

(0)

遥和诸郎夜过桃叶渡

诸公纷纷去何所,隔岸荧荧高烛举。

若非去挟秦家姝,定是将偷邛市女。

一从西蜀老王孙,千骑东方总不论。

也乏使君呼共载,也无游女解宵奔。

无缘此属翩连去,飘飘晔晔知何处。

翠纳香奁夜著人,绛蜡清笙几回曙。

当时我亦俊人群,情如秋水气如云。

有酒谁家惜酣畅,饶花是处怯离分。

如今两鬓笼纱帽,轻烟澹粉何曾到。

眼看诸公淹夜游,心知此事从谁道。

衙斋独宿清汉斜,灯影笼窗半落花。

拚不风流长睡去,却持残梦到他家。

(0)

访李岣嵝山人于灵隐寺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

两岸鸥凫浑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0)

过易水怀古

层冰积雪漫嵯嵯,易水流澌自涌波。

迁史至今疏剑术,酒人从此送荆轲。

羽声变后寒风急,虹影消来白日过。

千古暮云京阙下,吴佣且莫浪悲歌。

(0)

正月八日亡妹忌日感述

兼程风雪赴江天,一木音容已隔泉。

归到食贫长并日,看来死别又经年。

更谁同气知余拙,忍复含凄话汝贤。

心欲营斋肠迸断,春光双泪寺门前。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