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延熹楼》
《秋夜延熹楼》全文
明 / 区怀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槛外城乌寂不飞,沮漳东望转熹微。

林端月引青藜杖,石上云搴白叠衣。

久客尺书添往恨,谁家杼轴罢新机。

流亡正想哀鸿集,一听铜鐎万事非。

(0)
鉴赏

这首《秋夜延熹楼》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槛外城乌寂不飞,沮漳东望转熹微”,以静谧的城乌不飞和渐暗的天色,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沉郁的氛围。城乌的沉默与天空的晦暗相互映衬,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环境的萧瑟。

颔联“林端月引青藜杖,石上云搴白叠衣”,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深沉。月光如指引一般照在青藜杖上,仿佛引领着诗人穿越林间;而石上的云似乎也轻拂过白叠衣,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飘渺与迷茫。

颈联“久客尺书添往恨,谁家杼轴罢新机”,表达了诗人长期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尺书,即书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谁家杼轴罢新机”则可能暗指某些家庭因战乱或生活困顿而停止了织布活动,反映了社会动荡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影响。

尾联“流亡正想哀鸿集,一听铜鐎万事非”,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流亡之人如同哀鸿,表达了对战争和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一听铜鐎万事非”则可能是指听到某种特定的声音(如铜鐎声),瞬间意识到世间一切的美好与安宁都已不再,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秋夜、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作者介绍

区怀瑞
朝代:明

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猜你喜欢

新雁过妆楼.对月

玉漏沉沉。空庭悄、渐添秋气萧森。

月华如水,偏向孤影情深。

红烛歌筵多暗度,幽窗梦冷解相寻。

算只有、素娥密意,堪结同心。

因思琼楼玉宇,怕五铢衣薄,半臂寒侵。

霓裳仙乐,数队散舞花阴。

翠管红牙按拍,胜远笛哀秋杂暮砧。

梧桐院,但叶飘荒砌,寒虫苦吟。

(0)

琴调相思引.答慎娟、静斋二姊寄怀之作,时筠心姑母见背

素锦裁成写恨深。一回披玩一沉吟。

寸肠如结,血泪更沾襟。过雁声悲残月冷。

篆浮香霭碧窗阴。此情难遣,相忆定同心。

(0)

忆江南

嗟永诀,□极痛成空。

二竖销磨眠未稳,夜台清梦杳无踪。何处见慈容。

(0)

梁州令.咏醉芙蓉忆德媗侄女

梦觉江声绕。清霜皎然侵晓。

珊珊玉骨倚西风,幽姿雅韵,更比梨花悄。

贞心不向东君道。一醉除烦恼。

故人此日芳樽远,对此酡颜,相与共倾倒。

(0)

帝台春.感旧

车辙马迹。红尘共驱策。

曾几载间,顿把青丝,催成华色。

转忆当年谈笑处,谩思念、帝乡风日。

更谁知,好景无常,翻成愁国。医不识。香未觅。

泪尽滴。恨难释。叹半世功名,幻如春。

梦一领、素毡犹昔。

归渡吴江万重浪,居止楚山数椽宅。

问泉路相思,可般般追忆。

(0)

桂殿秋

风酿雨,雨擘愁。萧萧瑟瑟夜无休。

三杯酒续三更梦,一滴声含一点秋。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