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斋秋意高,夜久群籁息。
眼前无一尘,谁与共此席。
平生乐虚旷,颇怪言不食。
遥知高世意,仰面看屋脊。
秋虫曾何知,悲鸣乱胸臆。
君亦意不眠,佳月良可惜。
寒斋秋意高,夜久群籁息。
眼前无一尘,谁与共此席。
平生乐虚旷,颇怪言不食。
遥知高世意,仰面看屋脊。
秋虫曾何知,悲鸣乱胸臆。
君亦意不眠,佳月良可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简陋书房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首句“寒斋秋意高”点明了环境的清冷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氛围。接着,“夜久群籁息”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仿佛世界都沉睡了,只有诗人独自醒着。
“眼前无一尘,谁与共此席”两句,诗人通过描述眼前一片洁净,无人相伴的情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感。这种孤独并非消极,而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平生乐虚旷,颇怪言不食”,表明诗人平日里就喜爱空旷、宁静的生活,甚至对世俗的饮食有所不屑,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遥知高世意,仰面看屋脊”则展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他仰望屋脊,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寄托,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状态。
后半部分“秋虫曾何知,悲鸣乱胸臆”转而描写自然界的声音——秋虫的悲鸣,这些声音在诗人看来,是内心情感的外化,引发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最后,“君亦意不眠,佳月良可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即使是在孤独的夜晚,也因月光的照耀而感到一丝安慰和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主人夜呻吟,皆入妻子心。
客子昼呻吟,徒为虫鸟音。
妻子手中病,愁思不复深。
童仆手中病,忧危独难任。
丈夫久飘泊,神气自然沈。况于滞疾中,何人免嘘?。
大海亦有涯,高山亦有岑。
沈忧独无极,尘泪互盈襟。
明家不要买山钱,施作清池种白莲。
松桧老依云外地,楼台深锁洞中天。
风经绝顶回疏雨,石倚危屏挂落泉。
欲结茅庵伴师住,肯饶多少薜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