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百二控神京,谁遣当关有横行。
徒使至尊思猛士,不闻年少请长缨。
纶扉上相仍敷阃,属国元戎未解兵。
最是防秋宵旰急,可容官府釜镉成。
关河百二控神京,谁遣当关有横行。
徒使至尊思猛士,不闻年少请长缨。
纶扉上相仍敷阃,属国元戎未解兵。
最是防秋宵旰急,可容官府釜镉成。
这首诗《秋怀八首(其六)》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通过诗句描绘了边关局势的紧张与朝廷内部的复杂状态。
首句“关河百二控神京”,以“关河百二”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险要与重要性,控制着通往京城的关键通道。“控神京”则强调了这些关隘对于京城安全的重要性。接下来,“谁遣当关有横行”一句,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当前边关局势失控的担忧,暗示有人或某种力量导致了边关的动荡。
“徒使至尊思猛士,不闻年少请长缨”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朝廷未能有效派遣勇猛之士镇守边关,以及年轻将领没有主动请缨出战,反映了朝廷在军事策略和人才选拔上的不足。
“纶扉上相仍敷阃,属国元戎未解兵”中,“纶扉”指的是宰相的官署,这里指代朝廷决策层;“上相”即宰相,负责国家政务;“敷阃”意为部署军队;“属国元戎”指的是边疆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这几句描述了朝廷高层仍在部署军事行动,但边关的军事冲突并未得到解决,暗示了决策层与前线指挥之间的信息传递或执行效率存在问题。
最后,“最是防秋宵旰急,可容官府釜镉成”点明了当前局势的紧迫性。在秋季,边关防御尤为关键,而朝廷却面临着内部官府物资匮乏的问题,可能是指财政困难或是后勤补给不足,影响了边关的防御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关局势和朝廷内部状况的描绘,反映了明代中期边防与内政的双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家治理效能的深刻反思。
平生爱竹几成癖,到处成阴已足嘉。
潇洒未输彭泽柳,檀栾偏映杜林花。
园林日日饶春事,红紫纷纷尽岁华。
清节抱萌初入眼,金盘当馈莫摇牙。
从渠燕颔誇千尺,还我鳌竿是一家。
须信直钩终有用,渭川元不钓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