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粉面郎,上马能据鞍。
身非行秘书,亦复磨铅丹。
六籍火攻馀,渡河惑亥豕。
毫端虽有神,颇能正朋字。
嫣然粉面郎,上马能据鞍。
身非行秘书,亦复磨铅丹。
六籍火攻馀,渡河惑亥豕。
毫端虽有神,颇能正朋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北齐校书图景。首句“嫣然粉面郎,上马能据鞍”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英姿勃发的男子形象,他不仅面容娇美,而且骑术高超,展现出一种文武双全的魅力。接下来,“身非行秘书,亦复磨铅丹”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物虽然并非专门负责书籍管理的秘书,却依然勤奋不辍,甚至不惜亲自磨制墨汁,体现了其对学问的热爱与执着。
“六籍火攻馀,渡河惑亥豕”则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了在战乱之后,文化传承的艰难与不易。这里的“六籍”指的是古代的六部经典,而“火攻”则暗喻了战争的破坏性。同时,“渡河”和“惑亥豕”则是比喻在动荡时期,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受到了阻碍,人们在寻找真理的路上迷失方向。
最后,“毫端虽有神,颇能正朋字”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学者能够坚守本心,用心书写,力求文字准确无误,展现了他们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和历史背景的引用,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处己谦虚世莫京,南庄鼎重藉声名。
一朝清理功非偶,数载欺凌气自平。
旧典于今犹恪守,成规终古不纷更。
芝兰气味薰人醉,莫解情缘送远程。
远棹出胥江,旷漭无涯涘。
胥口复胥山,缥缈太湖嘴。
遥遥七十峰,一瞥失岿嶬。
既入太湖中,长天拍一水。
夜宿莫釐巅,高蹑灵威履。
朝来看包山,林屋何俶诡。
泛湖犹泛海,俯仰天尺咫。
及归向横泾,夹岸平如砥。
流水若流虬,连舟若连蚁。
曲折出洞庭,行行几十里。
石桥过几重,犹见洞庭尾。
回望石姥公,相送雨云里。
无限西南峰,露顶不及趾。
我欲认太湖,微茫何处是。
飘忽岂蓬莱,变幻成海市。
万岛列星躔,中流分峡峙。
犬吠水声中,鸟啼林波底。
凫浮浦溆多,鱼簖占洲沚。
人家渺霭青,村树蒙茸紫。
村家贴水平,水面炊烟起。
帆片贴水飞,远望叶叶耳。
欲问橘柚林,苍苍见葭苇。
大船行何迟,小舟去如驶。
出港入石湖,山遥水瀰瀰。
无山有湖天,月澄雨未止。
一棹绕胥门,满城灯如绮。
《泛太湖宿洞庭出石湖》【清·洪繻】远棹出胥江,旷漭无涯涘。胥口复胥山,缥缈太湖嘴。遥遥七十峰,一瞥失岿嶬。既入太湖中,长天拍一水。夜宿莫釐巅,高蹑灵威履。朝来看包山,林屋何俶诡。泛湖犹泛海,俯仰天尺咫。及归向横泾,夹岸平如砥。流水若流虬,连舟若连蚁。曲折出洞庭,行行几十里。石桥过几重,犹见洞庭尾。回望石姥公,相送雨云里。无限西南峰,露顶不及趾。我欲认太湖,微茫何处是。飘忽岂蓬莱,变幻成海市。万岛列星躔,中流分峡峙。犬吠水声中,鸟啼林波底。凫浮浦溆多,鱼簖占洲沚。人家渺霭青,村树蒙茸紫。村家贴水平,水面炊烟起。帆片贴水飞,远望叶叶耳。欲问橘柚林,苍苍见葭苇。大船行何迟,小舟去如驶。出港入石湖,山遥水瀰瀰。无山有湖天,月澄雨未止。一棹绕胥门,满城灯如绮。
https://shici.929r.com/shici/twFQ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