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不寐》
《不寐》全文
清 / 黄景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不寐忧心折,支颐达夜阑。

神虚警微响,屋古动萧寒。

气候三秋尽,羁孤一梦难。

明朝清镜里,应有二毛看。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不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深夜难以入眠的情景,内心忧虑,思绪万千。首句“不寐忧心折”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因忧虑而彻夜难眠的状态。接下来,“支颐达夜阑”描述了诗人支撑着下巴,直到夜深人静,形象地展现了其长时间的失眠状态。

“神虚警微响,屋古动萧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以及诗人内心的空虚和敏感。微小的声音都能引起诗人的警觉,古老的房屋在夜风中发出的声响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感。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气候三秋尽,羁孤一梦难”则将时间背景置于深秋,强调了季节的变换与诗人的孤独感。深秋的气候变化,似乎也在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而“羁孤一梦难”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解脱孤独、寻求慰藉的愿望,但又难以实现的无奈。

最后,“明朝清镜里,应有二毛看”以对未来的一丝期待结束全诗。诗人想象着在清晨的镜子中看到自己鬓发斑白的景象,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某种预感。这一句含蓄而深刻,既表达了对老年的无奈接受,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不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夜失眠时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孤独与忧虑的经典之作。

作者介绍
黄景仁

黄景仁
朝代:清   字:汉镛   号:鹿菲子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生辰:1749~1783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宋朝诗人黄庭坚后裔,清代诗人。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为县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猜你喜欢

野步至近村

随意出柴荆,清寒作晚晴。

风吹雁北乡,云带月东行。

童稚争追逐,渔樵习送迎。

白头宁复仕,惟此饯馀生。

(0)

寄陈伯予主簿

今年闰馀时令早,十月霜风吹客倒。

老夫畏寒不出门,数步邻家迹如扫。

此时陈子独何勇,饥僮瘦马长安道。

绝知涵养与人别,吐气如虹失衰老。

孟轲浩然正应尔,岂比区区养梨枣。

万钟于子本何加,一官未免从人讨。

世谁不达子独穷,熟念令人恶怀抱。

石渠天禄正须才,往乞扬雄太玄草。

(0)

郭氏山林十六咏·其五倾月

种梧待凤雏,此计乃可笑。

不如看月堕,与子舒清啸。

(0)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五首·其一

士生始从学,取友实先务。

吾闻诸古人,倾盖有如故。

汉宫长生药,至取云表露。

治身当何如,而受一尘污。

(0)

病起遇晴有作

十日春雨霪,百疾投间作。

呻吟虽甚苦,饮啖尚自若。

筋骸则已疲,正气亦消铄。

行年垂八十,所恃岂在药。

魔军累百万,指顾可尽缚。

君看仁义师,何至用韬略。

川云忽破散,平地见日脚。

无人画此翁,缥渺立孤鹤。

(0)

病思六首·其一

水碓舂粳滑胜珠,地炉燔芋软如酥。

老来自爱盘餐美,安得高人共破除。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