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如愿,退身非养高。
冻馁苟不忧,轻肥安足饕。
弋钓非所喜,耕凿谁能劳。
时时纵远目,怅然步江皋。
倦来返林庐,尊酒聊自陶。
富贵不如愿,退身非养高。
冻馁苟不忧,轻肥安足饕。
弋钓非所喜,耕凿谁能劳。
时时纵远目,怅然步江皋。
倦来返林庐,尊酒聊自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屠大山的《偶然吟四首(其三)》,通过对比富贵与退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富贵不如愿”,揭示了追求富贵并非人生的全部,真正的满足往往在于内心的愿望是否得到实现。接着,“退身非养高”则表明,退居简出并非为了装高雅,而是出于对生活的实际考量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冻馁苟不忧,轻肥安足饕”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物质条件并非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即使在生活困苦中,也不应过于贪求物质享受,而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知足。
“弋钓非所喜,耕凿谁能劳”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从事农事或垂钓等活动虽非其喜好,但能带来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非单纯的劳累。
“时时纵远目,怅然步江皋”描绘了诗人偶尔放飞思绪,漫步于江边的情景,既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可能是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慨。
最后,“倦来返林庐,尊酒聊自陶”总结了诗人生活的状态——在劳作之后,回到自己的小屋,以饮酒为乐,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其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描述,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忙碌与闲适、富贵与平淡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与自我满足的追求。
御气幸金方,凭高荐羽觞。
魏文颁菊蕊,汉武赐萸房。
秋变铜池色,晴添银树光。
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新参将相事营平,锦带骍弓结束轻。
晓上关城吟画角,暗驰羌马发支兵。
回中地近风常急,鄜畤年多草自生。
近喜扶阳系戎相,从来卫霍笑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