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共说是丰年,水碓矶头缆米船。
一斗几文□子白,腰间能否纳官钱。
去年共说是丰年,水碓矶头缆米船。
一斗几文□子白,腰间能否纳官钱。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一个在驿站中的行旅者之眼,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与民生的状况。
首句“去年共说是丰年”,点明了时间背景,去年是一个丰收之年,预示着粮食充足,百姓生活可能较为宽裕。接着,“水碓矶头缆米船”描绘了一幅繁忙的码头景象,人们正将收获的粮食通过水碓进行加工,然后通过船只运输到更远的地方,体现了农业社会中粮食流通的重要性和繁忙的劳作场景。
“一斗几文□子白”这一句中的“□子白”可能是指货币单位,暗示了粮食价格的高低。通过对比“一斗几文”的价格,可以感受到当时货币价值与粮食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普通民众对物价变动的敏感和担忧。
最后一句“腰间能否纳官钱”则揭示了社会的另一面——赋税负担。行旅者询问自己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官府的税收,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赋税重压问题,以及普通民众在经济压力下的生存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朝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民众的生活境遇,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的社会现实。
木落山明,暮江碧,楼倚太虚寥廓。
素手飞觞,钗头笑取,金英满浮桑落。鬓云慢约。
酒红拂破香腮薄。细细酌。帘外任教、月转画阑角。
当年快意登临,异乡节物,难禁离索。
故人远、凌波何在,惟有残英共寂寞。
愁到断肠无处著。
寄寒香与,凭渠问讯佳时,弄粉吹花,为谁梳掠。
荒城懒出门常掩,春气欲归寒不敛。
东邻咫尺犹不到,况乃傍溪潭石险。
风光得暖才几日,不觉溪山碧于染。
欣然与客到溪岸,衣帻不避尘泥点。
谷花洲草各萌芽,高下迸生如刻剡。
梅花开早今已满,若洗新妆竞妖脸。
柳条前日尚憔悴,时节与催还荏苒。
沙禽翅羽亦已好,争趁午暄浮翠潋。
从今物物已可爱,有酒便醉情何慊。
君厨山杏旧所识,速致百壶须滟滟。
心知万事难刻画,惟有醉眠知不忝。
预愁酩酊苦太热,已令洒屋铺风簟。
南窗晃朗宜春夏,松竹与君为大雅。
雨杂吾伊声洒洒,劝君读书无苟且。
北窗窈窕宜秋冬,松竹与君为大忠。
风杂吾伊声沨沨,戒君读书无雷同。
竹生受虚松受实,根器性天道之质。
他人见疏君见密,一薰旧染百俱失。
风雨不移君读书,由松之实悟竹虚。
回首书皆糟粕馀,一真超然万物初。
松竹于学机相触,学成终不负松竹。
拔地摩天立于独,逃独归群成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