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高嶪嶪,七十二峰阴。
得句石宜勒,他时我欲寻。
浮云知去意,独鹤引归心。
后夜闻猿处,青枫入浦深。
衡山高嶪嶪,七十二峰阴。
得句石宜勒,他时我欲寻。
浮云知去意,独鹤引归心。
后夜闻猿处,青枫入浦深。
此诗描绘了送别友人至衡阳的情景,以衡山为背景,寓情于景,情感真挚。首句“衡山高嶪嶪”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衡山之高峻,奠定了一种壮阔的氛围。接着“七十二峰阴”不仅点明了衡山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其神秘与幽静。
“得句石宜勒,他时我欲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分别的感慨,仿佛在石上刻下诗句,预示着未来的重逢。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浮云知去意,独鹤引归心。”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浮云象征着友人的离去,而独鹤则引领着归心,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对友人离去的感伤。
最后,“后夜闻猿处,青枫入浦深。”通过想象中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哀愁。后夜,意味着夜晚的深沉,闻猿,是古代文人常用来表达孤独和哀愁的意象;青枫,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浦深,则暗示了离别后的距离与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忧虑。
冬冬叩门惊坐起,一札传来香雾泚。
乃是钱郎贻我书,古桧忽从庭下徙。
虬枝铁干不似人间来,柏叶松身何足拟。
君言尔有凉月台,移傍朱阑故可喜。
又言吾家童子不好事,坐见苍髯委蝼蚁。
捧缄抚桧三叹息,我知君意不止此。
君何不贻我一树花,花随风雨三更死。
又何不贻我一束书,恨杀人情薄于纸。
古桧亭亭傲岁寒,沈郎不受人怜应似尔。
感君此意宁可辞,著意护持推小史。
日高不厌置苔阶,寒来莫更添梅水。
他年老作博望槎,往问支机我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