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咽水,肠断为谁流。
磷火不随山雨暗,蛩声常伴故人愁。白骨怯清秋。
千年事,零落委荒丘。
青塳魂归环佩冷,珠襦香散土花留。无语泣长楸。
呜咽水,肠断为谁流。
磷火不随山雨暗,蛩声常伴故人愁。白骨怯清秋。
千年事,零落委荒丘。
青塳魂归环佩冷,珠襦香散土花留。无语泣长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呜咽水”、“磷火”、“蛩声”、“白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哀伤与悲凉的氛围。诗人以第三人称视角,仿佛在代泉下之人诉说,表达对逝去时光和生命的感慨。
“呜咽水,肠断为谁流。”开篇即以水的呜咽之声,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仿佛是灵魂深处的呼唤,却无人能解,无人能听。这句诗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形成强烈的共鸣。
“磷火不随山雨暗,蛩声常伴故人愁。”磷火在山雨中依然明亮,象征着逝去的灵魂虽被遗忘,但其光芒依旧照亮夜空;蛩声(蟋蟀声)陪伴着故人,意味着即使时间流逝,记忆中的声音仍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怀念。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记忆的永恒。
“白骨怯清秋。”秋天的清冷与孤寂,让白骨(指死去的人)感到畏惧,暗示了死亡的孤独与不可抗拒。这一句深化了主题,将生命与死亡的对比展现得淋漓尽致。
“千年事,零落委荒丘。”历史的尘埃覆盖了曾经辉煌的事迹,一切都化为了荒凉的丘陵。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短暂。
“青塳魂归环佩冷,珠襦香散土花留。”青塳(墓穴)中魂魄归于寒冷,珠襦(死者身上的装饰品)的香气散尽,只剩下泥土上的花朵作为纪念。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死亡的场景,以及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无语泣长楸。”在长楸树下,无人哭泣,只有沉默。这一句以静默的场景结束,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深切哀思,同时也暗示了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无力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深刻地探讨了生死、记忆、时间等哲学性议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逝去岁月的深情缅怀。
徵车乍返,满兰陔清泪。空抱平生补亡意。
记梅根洗斝,李径移床,今宵话、又见落红铺地。
温陵门阀在,爱住江南,旧筑东斋掩松翠。
签轴斗金楼。砚北濡毫,应不数、演山才思。
问约看、灯船载芳尊,更何似、相寻仙芸香里。
壮夫长耻落魄,何事归来弊褐。
乘下泽、饭牛大野,豪气樽前曾似昨。
酒酣后、但摩挲一剑,直欲老兵景略。
何况小儿赵括,此意不堪牢落。手中斜挽双繁弱。
拥头上、如箕幧帓,见狡兔、草间突起,怒马山头方一跃。
长空外、皂雕齐发,耳后西风飒飒。
还挥手、金樽引满,寻取狗屠旧约。
有客吹箫予和,以渔阳三拍,向秋风弹筑。
羞整冲冠素发,念富贵、于我浮云耳,及早须行乐。
纵行乐、牵犬东门,何若归耕负郭。
几许春光,残红数片,游丝牵漾。
可怜似我,冷香坠粉,今生虚枉。
为谁瘦损,枕边检点鲛绡,裙襕不似前春样。
着意问东君,肯把侬轻放。惆怅。
莺声渐老,午梦初惊,落钗空响。
倦起不胜梳鬓,镜台斜傍。
暂时消遣,枝头数遍青梅,香痕暗逗眉尖上。
胡蝶却飞来,又低头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