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滩激波白,夏日移阴迟。
叠巘□生云,鸣鸟飞动枝。
石床苔藓古,舟溯环湍歧。
科头一钓竿,仰眺留余思。
方台有古人,子陵乃吾师。
长滩激波白,夏日移阴迟。
叠巘□生云,鸣鸟飞动枝。
石床苔藓古,舟溯环湍歧。
科头一钓竿,仰眺留余思。
方台有古人,子陵乃吾师。
这首诗描绘了七里滩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宁静思考。首句“长滩激波白”,以“白”字点出水色清澈,波浪翻滚,展现出一幅动态的江面图景。接着“夏日移阴迟”,描述夏日阳光下,树荫缓缓移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时间缓慢流动的氛围。
“叠巘□生云,鸣鸟飞动枝”,通过“叠巘”(重叠的山峦)与“云”的结合,以及“鸣鸟”在枝头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活力。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石床苔藓古,舟溯环湍歧”,描绘了一处古老而幽静的场景,石床上覆盖着青苔,古老的痕迹与潺潺的水流交织在一起,舟行于曲折的水流中,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最后,“科头一钓竿,仰眺留余思”,诗人独自一人,戴着斗笠,手持钓竿,仰望天空,留下深思。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悠闲与淡泊,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里滩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紫荆树,当轩青,众枝只共一本生。
去年风吹北枝损,憔悴南枝颜色陨。
北枝今岁喜如前,南枝颜色皆鲜鲜。
树木无知宁有意,同本故应休戚系。
君不见桃生路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齧桃根,李树代桃僵。
桃李异树尚如是,况此一本相连理。
人皆兄弟无则已,若有还须荆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