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萧条野望阴,一枝筇竹日行吟。
出尘笑我烟霞骨,逝水还谁日月心。
薇蕨长时知雨足,鹧鸪啼处怨山深。
连年烽火何尝息,残烧而今尚满林。
寒食萧条野望阴,一枝筇竹日行吟。
出尘笑我烟霞骨,逝水还谁日月心。
薇蕨长时知雨足,鹧鸪啼处怨山深。
连年烽火何尝息,残烧而今尚满林。
这首《春望》由明代诗人赵焞夫所作,描绘了寒食时节荒凉野外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寒食萧条野望阴”,开篇即渲染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寒食节的萧瑟与阴沉,映照出诗人孤独的野外眺望。接着,“一枝筇竹日行吟”描绘了诗人以筇竹为伴,每日在野外吟诵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超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
“出尘笑我烟霞骨,逝水还谁日月心。”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烟霞和流逝的河水赋予情感,仿佛它们在嘲笑诗人的烟霞之骨,或是询问着时间的流转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悟。
“薇蕨长时知雨足,鹧鸪啼处怨山深。”这里通过薇蕨的生长与鹧鸪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哀愁,薇蕨见证了雨水的丰沛,而鹧鸪的啼声则充满了对深山的哀怨,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
最后,“连年烽火何尝息,残烧而今尚满林。”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连年的战火不曾停息,如今战火的痕迹依然遍布林间,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深切关怀。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