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径傍岩斜,林间是道家。
夜潭鱼戏月,春地鹿眠花。
苔径傍岩斜,林间是道家。
夜潭鱼戏月,春地鹿眠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中景象。"苔径傍岩斜"写出了小路沿着岩石蜿蜒而上,路边青苔覆盖,显示出自然的幽静与岁月的痕迹。"林间是道家"暗示了此处可能是隐士或修道者居住的地方,体现了山林的清幽与超脱尘世的气息。
"夜潭鱼戏月"描绘的是夜晚潭水中的鱼儿在月光下嬉戏,画面生动活泼,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夜晚的静谧与生命的活力。"春地鹿眠花"则描绘了春天里鹿儿在花丛中安然入睡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生机与和谐。
整体来看,鲁某的《游安乐山》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展现出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宁静致远的理想追求。
淅沥商飙,点点芦花飞雪。玉箫何处,又听砧声彻。
独倚南楼,迢递雁行离别。满目青山,一轮明月。
露冷中庭,络纬墙阴凄切。无那衔杯,衷曲凭谁说。
好景良辰,但总是、肠如结。聊寄冰纨,漫歌新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