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祠不复布琴尊,往事惟凭故老言。
东海日高开讲席,西樵山色接江门。
石房细语虚闻响,庭树无枝老见根。
独有枯禅经过此,问君谁是好儿孙。
荒祠不复布琴尊,往事惟凭故老言。
东海日高开讲席,西樵山色接江门。
石房细语虚闻响,庭树无枝老见根。
独有枯禅经过此,问君谁是好儿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代圣贤白沙先生祠堂遗址的追思与感慨。首联“荒祠不复布琴尊,往事惟凭故老言”点出祠堂的荒凉景象,以及仅能通过年迈的老人回忆来了解往昔的故事。颔联“东海日高开讲席,西樵山色接江门”则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白沙先生的教诲如同东海之日般温暖人心,其思想影响深远,如同西樵山色与江门相连,延绵不绝。
颈联“石房细语虚闻响,庭树无枝老见根”进一步渲染了祠堂的寂静与沧桑,石房中虽已空无一人,但似乎仍能听到细语回响;庭院中的树木,历经岁月,枝干苍老,根系深深扎入大地。尾联“独有枯禅经过此,问君谁是好儿孙”则表达了对白沙先生精神传承的思考,只有那些真正领悟并实践其教诲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他的优秀后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沙先生祠堂遗址的描写,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