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隐便山性,幽栖养谷神。
暂为芸阁吏,终作草堂人。
种竹消长夏,听莺过暮春。
林端有双鹤,潇洒类闲身。
依隐便山性,幽栖养谷神。
暂为芸阁吏,终作草堂人。
种竹消长夏,听莺过暮春。
林端有双鹤,潇洒类闲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依隐便山性,幽栖养谷神”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在宁静的山谷中得到滋养的状态。接着,“暂为芸阁吏,终作草堂人”则透露出诗人虽暂时身居官场,但内心始终渴望回归自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种竹消长夏,听莺过暮春”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通过种植竹子来度过炎炎夏日,聆听黄莺啼鸣来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最后,“林端有双鹤,潇洒类闲身”以鹤的形象象征诗人的高洁与闲适,表达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园卉千重,阑干六曲,色相和鸾差近。
小弄轻圆,忙到一宵声紧。
已生成、缀玉多情,休再道、司香无分。
替东风、著力扶持,几番迢递报花信。
蛛丝斜罩屋角,同是芳心挂处,飘残红粉。
寥落知音,说甚空中传恨。
恐狂蜂、浪蝶飞来,更燕子、衔将春尽。
怅高楼、疑雨孤鸣,梦回须细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