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吹箫夜色凉,不胜哀怨湿衣裳。
平湖百丈天如水,露滴藕花秋梦长。
何处吹箫夜色凉,不胜哀怨湿衣裳。
平湖百丈天如水,露滴藕花秋梦长。
这首明代诗人杨承鲲的《忆事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秋夜画面。首句“何处吹箫夜色凉”以悠扬的箫声为背景,营造出夜晚的清凉氛围,仿佛在问那凄清的乐音来自何方,增添了神秘感和情感深度。次句“不胜哀怨湿衣裳”则通过听者的反应,表达了箫声中蕴含的深深哀愁,仿佛连衣裳都被悲伤浸湿,渲染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后两句“平湖百丈天如水,露滴藕花秋梦长”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广阔的湖面如同一面百丈长的镜子,映照着天空,宛如水天一色,宁静而深远。露珠悄然滴落在荷花上,似乎在诉说着秋夜的寂静与梦境般的诗意。这句诗寓情于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绪随着秋梦般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箫声为引,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寂寥和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庭鹤惊寒,又一声清唳,残醉都醒。
隐隐馀膏,犹照半床愁病。城上漏声耿耿。
也不管、个人难听。
巴巴望、好梦重来,枕儿欹着相等。
翠娥孤另知应是,星眸未拭,珠泪先凝。
风雨重帘,难道玉弓不冷。追忆翠帏狂兴。
恁犹是、欢情未称。
鸳衾暖、挨着同眠,画楼红日高映。
天眷皇明,诞命高祖。俯建万方,定都江浒。
如龙斯蟠,如虎斯踞。以朝以会,以享以祀。
逖矣厥谟,钦于世世。天眷皇明,亦启文祖。
为厥孙谋,聿又胥宇。碣石之西,太行之东。
有严厥宫,四海是同。维帝即祚,夙夜顾諟。
神既受职,民亦绥祉。乃继乃述,乃经乃营。
戢此土工,为万国宗。有赫朝堂,有翼庙庭。
琐琐公府,总总偕兴。士方耕矣,女方筬矣。
曾是不惊,奏功成矣。匪臣之功,伊民之力。
匪民之力,维帝之则。帝曰:匪予文祖之德。
天相文祖,烂其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