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我从网山,问道红泉市。
托翁自渔溪,饷我百馀里。
数穷初值变,巢穴夜焚毁。
我恰还君家,晓霜失行李。
君家一物无,宦学吾请已。
艰难全信义,勉强图终始。
三载客招提,馈遗无废弛。
薄莫闻叩门,奔走劳仆使。
先生顾之笑,以我匹子美。
他时誓作铭,自送此老死。
新春方七十,行步追鹿豕。
犀斜宿草多,惆怅馀一纪。
幸有活头颅,见君松竹比。
屈伸随变化,贫富休悲喜。
人生饱谙历,熟识兴衰理。
身佚心镇愚,千岁焉用彼。
思我从网山,问道红泉市。
托翁自渔溪,饷我百馀里。
数穷初值变,巢穴夜焚毁。
我恰还君家,晓霜失行李。
君家一物无,宦学吾请已。
艰难全信义,勉强图终始。
三载客招提,馈遗无废弛。
薄莫闻叩门,奔走劳仆使。
先生顾之笑,以我匹子美。
他时誓作铭,自送此老死。
新春方七十,行步追鹿豕。
犀斜宿草多,惆怅馀一纪。
幸有活头颅,见君松竹比。
屈伸随变化,贫富休悲喜。
人生饱谙历,熟识兴衰理。
身佚心镇愚,千岁焉用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藻所作的《林若愚七十》,通过对林若愚的描绘,展现了其人品与经历。诗中描述了林若愚从山中而来,到红泉市寻求道义,渔溪老人慷慨赠予,但林若愚遭遇变故,财物尽失。尽管如此,他坚守信义,三年间不断资助招提寺,即使生活困顿,也始终不改其志。七十岁时,他虽行动不便但仍保持乐观,将自己比作杜甫,誓言铭记这段经历,直到老去。诗中流露出对人生起伏、贫富无常的理解,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认为不论贫富,都应该淡然处之。整首诗赞美了林若愚的坚韧和豁达,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