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遇陈王·其二》
《遇陈王·其二》全文
清 / 毛奇龄   形式: 词

阿侯十六南邻女,对门居。

相视欲申无限意,口中朱。

朝起青烟萦兽爪,晚来红烛透虾须。

牙箱实裹冰蚕茧,骨里相思岂是虚。

·金斗熨开鱼子襭,衬红裳。

铜瓶注暖狮头炭,理黄妆。

频呼小玉因声巧,欲写泥金恐恨长。

那见瑶台成粉幛,果然银汉是红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十六岁的少女阿侯,她住在南方小镇,与诗人相邻而居。两人之间情愫暗生,但言语难以尽述,只能通过含蓄的眼神交流,暗示着深深的情感。阿侯早晨起来,家中升起袅袅青烟,如同兽爪形状的炊烟缭绕;傍晚时分,红色的蜡烛透过虾须般的灯罩,照亮了她的闺房。她的箱子里装满了冰蚕所织的珍贵丝绸,象征着她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并非空幻。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阿侯的生活细节,如穿着鱼子纹的华丽衣裳,以及在铜瓶中注入热炭以准备梳妆打扮。她聪明地唤来丫鬟小玉,想要通过书信传达情感,却又担心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深情。诗人想象阿侯的闺房仿佛瑶台仙境,用粉墙相隔,暗示着她与诗人的距离遥远,如同银河一般难以逾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少女阿侯的闺阁生活和她与诗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充满了古典诗词中的含蓄美和意境。毛奇龄的诗才在这首《遇陈王(其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者介绍
毛奇龄

毛奇龄
朝代:清   字:大可   号:秋晴   籍贯: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   生辰:1623—1716

毛奇龄(1623—1716),清初经学家、文学家,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萧山城厢镇(今属浙江杭州)人。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猜你喜欢

咏吐绶鸟

昔人仙去断丹梯,憔悴深山吐绶鸡。

百转和鸣非我事,漫将锦服擅幽栖。

(0)

拟省题桂林一枝诗

晋祚传千载,贤科重一时。

拟横金殿栋,先剪桂林枝。

月窟根盘壮,烟岩雨露滋。

孤芳宁有种,凡木自多姿。

臃肿樗空大,风流柳漫垂。

惟应太邱令,功德季方知。

(0)

次韵子绍游寿星寺寒碧轩

好竹连山万壑青,落星天近接飞甍。

流杯共把人须胜,风玉相看眼倍明。

故老旧游云已散,孙郎长啸凤重鸣。

闲来却倚朱栏看,苍雪依然入句清。

(0)

送冯远猷使君·其二

江上当年忆语离,相逢虽健鬓如丝。

心知涉世著几屐,眼见承流换两麾。

台阁异时须献纳,庙堂今日要招携。

九江太守多仁政,此去知公得吏师。

(0)

时宰生日乐府四首·其四祈年歌

十雨五风年岁熟,万落千村俱种粟。

人从南亩把金犁,谁在庙堂调玉烛。

昔年避地今安居,前日荷戈今佩犊。

开元宰相不开边,当时米贱斗数钱。

自从罢武销剑戟,外户不闭俱安眼。

人蒙更生家受赐,父老欢喜儿童颠。

君不见天上宸章灿星斗,翔鸾惊飞翠蛟走。

为言一德似阿衡,上格皇天赞元后。

皇天报德亦可知,仁者必寿天无私。

但愿天心锡难老,貂冠画衮常光辉。

四国无兵谁不喜,共说升平自今始。

黄帝垂衣坐法宫,千岁常师广成子。

(0)

岁晚杂题四首·其二

草色无人地,梅花近腊天。

拟飞犹未雪,将尽欲新年。

漫与空成恨,无求合信缘。

平生为晚计,老去更茫然。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