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阶剩馥晚偷拈,错认仙人绛雪甜。
欲笑床空翻入户,似怜愁坐故窥帘。
摧残眉黛芳姿减,迢递关山别恨添。
借问嫦娥月中桂,可曾雕谢洒寒蟾。
闲阶剩馥晚偷拈,错认仙人绛雪甜。
欲笑床空翻入户,似怜愁坐故窥帘。
摧残眉黛芳姿减,迢递关山别恨添。
借问嫦娥月中桂,可曾雕谢洒寒蟾。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的凄美与哀愁。首句“闲阶剩馥晚偷拈”,以“闲阶”、“剩馥”、“晚”、“偷拈”等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在夜晚,花瓣残留的香气被不经意地触碰,引发了一丝淡淡的哀愁。
接着,“错认仙人绛雪甜”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落花比作仙人,其色泽如雪般洁白,甜香四溢,但又因“错认”而增添了几分无奈与惋惜。这不仅描绘了落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它们的易逝与被误解的命运。
“欲笑床空翻入户,似怜愁坐故窥帘。”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层次,通过想象中的情景——花朵似乎在嘲笑空荡荡的床铺,或是怜悯地窥视着愁坐的人,表达了落花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理解与共鸣。
“摧残眉黛芳姿减,迢递关山别恨添。”这两句直接点明了落花的凋零与美丽消逝,同时也暗示了远方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最后,“借问嫦娥月中桂,可曾雕谢洒寒蟾。”这一问句,将落花的命运与传说中的嫦娥、月桂联系起来,既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也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向往,同时暗含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终将逝去的无奈与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以及对时间流逝、离别之痛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