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辙迹到遐荒,象魏新年法渐详。
卜世渐看杭易汴,传衣又见吕仍王。
本来大块为安宅,不道眉山是故乡。
人定胜天千载下,尽输琼岛一枝香。
先生辙迹到遐荒,象魏新年法渐详。
卜世渐看杭易汴,传衣又见吕仍王。
本来大块为安宅,不道眉山是故乡。
人定胜天千载下,尽输琼岛一枝香。
此诗《题东坡祠》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通过对苏轼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诗中“先生辙迹到遐荒”一句,开篇即以“先生”尊称苏轼,并指出其足迹遍布遥远之地,彰显了苏轼的广泛影响力和深远的足迹。
“象魏新年法渐详”则以象征手法,描绘出苏轼在文化、政治领域的贡献,如同新年之法逐渐详明,暗示苏轼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卜世渐看杭易汴,传衣又见吕仍王”两句,通过“杭易汴”、“吕仍王”的变化,隐喻苏轼对社会变迁的洞察力以及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如同衣钵相传,使得后人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本来大块为安宅,不道眉山是故乡”则表达了对苏轼才华横溢、心系苍生的赞美,将苏轼比作大地的安宅,强调其不仅是眉山的骄傲,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
最后,“人定胜天千载下,尽输琼岛一枝香”两句,以“人定胜天”表达对人类智慧和努力的肯定,同时借“琼岛一枝香”象征苏轼及其作品的永恒价值,表明苏轼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苏轼个人才情与贡献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深刻颂扬,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
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
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
脱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
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
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
潦倒宦情尽,萧条芳岁阑。
欲辞南国去,重上北城看。
复叠江山壮,平铺井邑宽。
人稠过杨府,坊闹半长安。
插雾峰头没,穿霞日脚残。
水光红漾漾,树色绿漫漫。
约略留遗爱,殷勤念旧欢。
病抛官职易,老别友朋难。
九月全无热,西风亦未寒。
齐云楼北面,半日凭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