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语十方琏长老》
《闻语十方琏长老》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旧居庐岳寺,新化给孤园。

还享国人供,应无尘事喧。

有来听喻筏,一悟见吹幡。

不忆炉峰下,临溪看饮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énshífāngliǎnchánglǎo
sòng / méiyáochén

jiùyuèxīnhuàgěiyuán

háixiǎngguóréngòngyìngchénshìxuān

yǒuláitīngjiànchuīfān

fēngxiàlínkànyǐnyuán

注释
旧居:过去的住所。
庐岳寺:庐山的一座寺庙。
新化:地名,可能指的是新化的给孤园。
给孤园:佛教修行者的居所。
国人供:国内人们的供养。
尘事:世俗之事,指日常琐事。
喧:喧闹。
喻筏:比喻佛法像渡船,引导人们脱离苦海。
吹幡:佛教仪式中摇动旗帜,象征佛法的启示。
炉峰:可能指庐山中的某个著名山峰。
临溪:靠近溪流。
饮猿:观看猴子饮水。
翻译
我曾居住在庐岳寺中,现在又到了新化的给孤园。
享受着国人的供养,这里应该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喧嚣。
有人前来聆听佛法教诲,一旦领悟就像见到佛幡飘动。
我不再记得炉峰下的情景,那时常常临溪边看着猴子饮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闻语十方琏长老》,表达了诗人对庐岳寺旧居和新化给孤园的怀念,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首句“旧居庐岳寺”点出诗人过去的居住环境,次句“新化给孤园”则暗示了他可能在新的禅修之地。第三句“还享国人供”描绘了长老受到人们的供养,体现出其在精神上的地位和影响。

“应无尘事喧”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与超脱,没有世俗的纷扰。接下来的“有来听喻筏,一悟见吹幡”描绘了听经悟道的情景,以佛教故事中的“喻筏”和“吹幡”寓言,象征着佛法的启迪和顿悟。

最后一句“不忆炉峰下,临溪看饮猿”,诗人回忆起炉峰下的情景,那里有溪流,有猿猴饮水,画面生动而富有自然之趣,但诗人更倾向于内心的静修生活,而非外在的山水景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侣的生活和禅修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敬仰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登千佛院塔

八面青红倚碧天,窗中列坐万金仙。

排云欲挽三茅袂,拊槛惭升八部肩。

尽讶入檐奇影倒,应知出世法门偏。

诗题漫道游观胜,只得尘劳一饭缘。

(0)

思食豆腐

蹲鸱亦称野人肠,薯蓣还输菽乳良。

轑釜不闻流素汞,堆槃无复截虹肪。

旧知学士能为赞,今讶淮王不遗方。

只恐南山归去后,苗稀未得快新尝。

(0)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七

秋霜瘁荣木,春露华槁英。

逝者不能已,爱憎谁为情。

吾生四十年,强半居欹倾。

不知谁为之,孰为相号鸣。

局促百年内,安足称达生。

(0)

伤思吟·其一

梧桐月冷夜沈沈,云母屏开思不禁。

坐拥罗衾方睡涩,岂堪别院动秋砧。

(0)

秋夜·其五

抱得瑶琴月下弹,不知梧影过雕阑。

长空万里秋无际,白鹤一声风露寒。

(0)

偶书·其二

惆怅何须咏四愁,茫茫尘世且沈浮。

一枰黑白真为敌,众口酸咸苦不侔。

萋斐竟能成贝锦,戾邮惟恐谤麛裘。

大东不见西人子,粲粲熊罴私与舟。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苏轼 胡应麟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