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夜半乌啼时,起望明月弹商丝。
月来照见台上影,松桂满山风露冷。
台前夜半乌啼时,起望明月弹商丝。
月来照见台上影,松桂满山风露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在望月台上赏月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独特氛围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台前夜半乌啼时”,以乌鸦的啼叫作为背景音符,营造出夜晚的寂静与深邃,暗示时间已至深夜,为接下来的活动铺垫了氛围。接着,“起望明月弹商丝”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起身,面对明亮的月光,开始弹奏乐器(可能是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的情景。这里的“商丝”指的是音乐中的音阶或曲调,暗示了演奏的旋律与月色相映成趣,增添了情感的层次。
“月来照见台上影”,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落的情景,不仅照亮了整个台面,还清晰地映出了人的身影。这一句通过光影的对比,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感。
最后,“松桂满山风露冷”一句,将视线从台面扩展到四周的自然环境。松树和桂树覆盖的山峦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风吹过,露珠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自然景象。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望月台上的独特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而又略带凉意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
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
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
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烟雨楼台渐晦冥,锦江澄碧浪花平。
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
天际寂寥无雁下,云端依约有僧行。
登高欲继离骚咏,魂断愁深写不成。
边郡荒凉悲且歌,故园迢递隔烟波。
琴声背俗终如是,剑气冲星又若何。
朝客渐通书信少,钓舟频引梦魂多。
北山更有移文者,白首无尘归去么。
莫嗔阮氏哭途穷,万代深沈恨亦同。
瑞玉岂知将抵鹊,铅刀何事却屠龙。
九夷欲适嗟吾道,五柳终归效古风。
独倚郡楼无限意,满江烟雨正冥濛。
桐叶飞霜落井栏,菱花藏雪助衰颜。
夜窗飒飒摇寒竹,秋枕迢迢梦故山。
临水钓舟横荻岸,隔溪禅侣启柴关。
觉来依旧三更月,离绪乡心起万端。
旧馆秋寒夜梦长,水帘疏影入回塘。
宦情率尔拖鱼艇,客恨依然在燕梁。
白鹭独飘山面雪,红蕖全谢镜心香。
起来不语无人会,醉倚东轩半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