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蹙雾红衫薄,妆罢嫌迟。
出茧双眉,不遣春愁露一丝。
粉笺银沫云蓝滑,待写新词。
半晌寻思,闲教丁香画雀儿。
镂金蹙雾红衫薄,妆罢嫌迟。
出茧双眉,不遣春愁露一丝。
粉笺银沫云蓝滑,待写新词。
半晌寻思,闲教丁香画雀儿。
这首《采桑子三首(其二)》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精心打扮、准备书写新词的情景。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细腻情感。
首句“镂金蹙雾红衫薄”,以“镂金”形容女子身着的红色衣裳上绣有精细的金色图案,如同在雾气中雕刻出的金线,既显华贵又带有一丝朦胧之美。“蹙雾”则暗示了衣裳上的图案仿佛是雾气中隐约可见的艺术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接着,“红衫薄”则点明了衣物的质地轻薄,与女子的娇柔之态相映成趣。
“妆罢嫌迟”一句,透露出女子对于装扮过程的细致与耐心,即使已经完成妆容,仍觉得时间不够充分,表现出她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完美状态的渴望。
“出茧双眉,不遣春愁露一丝”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面容,双眉如同从茧中破壳而出,既秀美又充满生机。同时,通过“不遣春愁露一丝”强调了女子内心的情感状态,即使面对可能的愁绪,也能将其隐藏,展现出她的坚强与自我控制力。
接下来的“粉笺银沫云蓝滑”描述了女子准备书写新词时使用的文具,粉笺(纸张)上洒落着银色的泡沫,如同云朵般轻盈,而“云蓝滑”则形容墨迹流畅如云,既体现了文具的精致,也暗示了女子书写时的流畅自如。
最后,“待写新词,半晌寻思,闲教丁香画雀儿”则展示了女子在书写前的思考过程,以及她在等待灵感时的消遣方式——教丁香画雀儿。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通过“闲”字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女子在繁忙生活中的闲适与雅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画面,展现了女子对美的追求、内心的细腻情感以及优雅的生活态度。
社燕宾鸿,烟雨无消息。
西风去、东风摇曳,几度棹歌凄恻。
鸳鸯一别人莴里,曾唤起、小阁梅边吹笛。
十九年矣如梦里,买酒问西陵秋色。乱云隔。
风流郡丞,可沉吟记得。我亦江湖客。
见九重诏自云中出。正塞垣春,生岑寂。
催奉宸游笔。未央殿前,承明庐侧。
青藜子夜休轻掷。看御柳掩映,珂鸣紫陌。
相思故人,狂态依然,醉眠锦瑟谁于邑。星寒窗碧。
剪宫烛、认腰带相识。
荼蘼雪绽,楝花风近,春才剩一旬耳。
荒程折尽东西柳,见说九峰归客,又催行李。
驿草裙腰沙外冷,绕几曲、带愁烟水。
还记否、听雨床连,约我坐船尾。
试看吹绵野店,落红亭堠,多少匆匆游子。
芒鞋渐懒,青蓑白舫,商略五湖闲事。
念前期暗负,别后朱颜易憔悴。
输此去、采茶僧径,烧笋山家,人在绿阴里。
屋背空青,墙腰断绿,沙头晚叠春船。
一笛东风,斜阳淡压荒烟。
尚书老去苍凉甚,草堂西、南渡明年。
倚香奁、天宝宫娥,爱说开元。
松楸马鬣都休问,却土花深处,也当新阡。
白氎红巾,是非付与残编。
石家金谷曾拌坠,甚游人、尚记生前。
更悽然、燕又双飞,柳又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