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丝摇曳东风午。纱窗梦绕屏山路。日暖杏花香。
小庭春昼长。燕归帘莫卷。幽思天涯远。
新月半黄昏。行人江上村。
晴丝摇曳东风午。纱窗梦绕屏山路。日暖杏花香。
小庭春昼长。燕归帘莫卷。幽思天涯远。
新月半黄昏。行人江上村。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庭院的静谧景象。首句“晴丝摇曳东风午”描绘了轻柔的阳光下,细长的柳丝随风轻轻摆动,仿佛在与和煦的春风共舞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纱窗梦绕屏山路”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境般的场景,透过纱窗,似乎能看见通往远方山路上的朦胧景象,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思绪飘向遥远的地方。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日暖杏花香”一句,通过温暖的日光与盛开的杏花相互映衬,不仅渲染了春天的气息,也烘托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情感色彩。杏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小庭春昼长”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庭院中的时光似乎格外悠长,与前文的梦境与远方形成对比,强调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
“燕归帘莫卷”描绘了燕子归来的情景,却有意不让窗帘卷起,似乎是在等待什么,或是不愿打扰到某种静谧的状态。这一细节体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细腻情感,以及对外界事物的敏感与珍惜。
“幽思天涯远”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思绪飘向遥远的天边,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情感层次更加立体。
“新月半黄昏”以新月半隐半现的形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转,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
最后,“行人江上村”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描绘了一个行人在江边村庄的场景,既是对主人公情感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对远方世界的想象与向往。
综上所述,《菩萨蛮》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情感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早飘尽、乱丝繁絮。翠老阴多,莫愁门户。
已晚年芳,杜娘凄唱惜金缕。
向人青眼,争识旧时眉妩。
此树太婆娑,动客感、依依如许。悽楚。
隔关河不恨,恨隔梦魂归路。
青青瘴草,更愁断、陷河西去。
赋情到、伯也蓬飞,想应是、铅华弗御。
尽折柳歌残,休问当年张绪。
黯魂销,折柳声初歇。可奈骊驹催发。
十里长亭千里别。听倦鸟,呼泥滑。
山城晚,噪昏鸦,江练晓,疑新月。
度关山远,旌旆风裂。蒙段古柏祠,?主芙蓉阙。
梦剪兜罗香彻。晼晚佳期凝望切。休忘了,星回节。
芦笛响,遏银云,籸火舞,霏丹雪。问邛池、奁镜谁设。
沈黎路。动庾信、萧瑟情如许。
凄凉落月梁尘,愁绝流光莺羽。
关山笛里吹别恨,初闻乍眉聚。
展湘筠、箧衍葳蕤,褪金犹恋纨素。
留得宛转清吟,认哀丽、伤心字漫香故。
隔世新铭思旧泪,谁解说、亡书大去。
殷勤是、谁家燕子,似相识、频来昵人语。
遍天涯、旅梦今宵,海山何地延伫。
笑今夜,东堂淡酒,尚有鹅炙。
五老睢阳戏墨,八分阿买讵劣。
望白下、重重烟树隔。判鱼笏、破甑同掷。
对海曲千花万杨柳,风怀异今昔。岑寂。
故侯杖履谁识。是和我、红梅三千字,第一花下客。
思画省春空,谁印苔迹。渭城唱彻。
非旧人莫辨,何戡音节。谁击司州中流楫。
兰成老、尚哀亥月。又金井、桐绵飘似雪。
这心事,直与丁香两郁结。金垆那得寒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