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题赠二小男》
《戏题赠二小男》全文
唐 / 刘长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èrxiǎonán
táng / liúchángqīng

xiāngliúluòpínshēngbēihuānbìngzàishēn
bìnglǎoróngxiūbái

měikànérqīngchūn
wèizhīménshuíkānzhǔqiěmiǎnqínshūbiérén

xìngniánfāngyǒuhòujiāxiāngduìquèzhānjīn

注释
异乡:指离开故乡的地方。
流落:漂泊无定,生活困苦。
频生子:频繁地生育孩子。
悲欢:悲伤和欢乐。
欲并:想与……一起。
老容:衰老的面容。
羞白发:因白发而感到羞愧。
忆青春:回忆青春时光。
门户:家庭或事业。
谁堪主:谁能担当主人。
琴书:代指读书和艺术生活。
别与人:不再与他人分享。
何幸:何等幸运。
暮年:晚年。
方有后:才有了后代。
沾巾:拭泪,表示悲伤。
翻译
在异乡漂泊常常添新丁,人生的悲喜交织一身。
想要和衰老容颜共处,白发却让我羞愧,每当看到孩子们嬉戏,就想起青春岁月。
未来的家业由谁来掌管,暂且放下琴书,不与他人分享。
晚年能有子嗣实属幸运,全家团聚时,泪水不禁沾湿了衣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名为《戏题赠二小男》。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后代和家庭温馨生活期盼的诗作。

"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这两句表明作者在异乡漂泊的经历中,经常有孩子出生,与之共度时光中的喜怒哀乐都凝结在身边。这不仅是对亲情温暖的感受,也反映了诗人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欲并老容羞白发, 每看儿戏忆青春。"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之意。他希望自己的容颜能与年轻时一样,但又对自己早生的白发感到羞愧。每当看到孩子们的模样,就不禁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这种情感交织是对青春岁月的一种怀念和反思。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未来负责人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现世安稳生活的珍惜之情。作者希望能暂时摆脱外界纷扰,与家人共享宁静的时光。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末了两句则是对晚年得以有子孙相伴的庆幸之情。诗人在晚年终于拥有了家庭和孩子,这种幸福感溢于言表。他与家人团聚,一家大小围坐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整首诗通过抒发个人对生活、亲情和未来负责人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温暖与不安,也折射出古代士人对于家庭和子孙的重视。

作者介绍
刘长卿

刘长卿
朝代:唐   字:文房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709—789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猜你喜欢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其八

王子题诗沧海岸,青鸾衔去海东边。

龙女织成红锦字,仙人吹入紫箫篇。

(0)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其三

地脉东南一线开,千流万?几时回。

恰从瑶圃峰头去,又逐银河天上来。

(0)

河曲避暑

水曲楼台多景地,坐中名胜列仙儒。

茂林脩竹非人世,清簟疏帘似画图。

素柰味甘宜冻醴,红蕖香酷掩熏垆。

秪言习气浑消尽,依旧呻吟据槁梧。

(0)

菊花

萧条暮秋日,三径有黄花。

不借东风力,宜栽处士家。

侵陵任霜露,汨没尽泥沙。

自恃真坚性,悠悠阅岁华。

(0)

留别

素乏霸王略,颇深山海情。

一充南省赋,再反东皋耕。

疏放日增甚,沉痼岁弥婴。

好遁愆幽期,鸣豫贪浮名。

进止苟如此,焉能获利贞。

初服念不忘,远游心所轻。

迟迟去燕阙,眇眇向吴荆。

蓟门雨雪暗,广陵潮水生。

八公遗桂树,千里饶莼羹。

名胜分可悦,心赏遥难并。

愿言慰离索,引领伺同声。

(0)

晓出东田遂游溪上

鸟鸣曙色至,云收春气鲜。

寐觉启南扉,顾步出东田。

遇赏乍淹留,乘景更夤缘。

折芳顺蘅薄,涉水弄珠泉。

感来忧已忘,神往乐俱捐。

窅默任真游,荡瀁契灵筌。

何待昆邱上,腾化始为贤。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孟郊 周密 曾巩 刘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