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清明节,家家拜扫时。
木人空叹息,石女泪双垂。
惟有林下道人,绝学无为。百不会,百不知。
拈起少林无孔笛,逆风吹了顺风吹。
寒食清明节,家家拜扫时。
木人空叹息,石女泪双垂。
惟有林下道人,绝学无为。百不会,百不知。
拈起少林无孔笛,逆风吹了顺风吹。
这首宋代禅宗僧人释普宁的《偈颂四十一首(其九)》以清明寒食时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深沉的画面。首句“寒食清明节,家家拜扫时”点明了节日氛围,人们沉浸在祭祖和扫墓的哀思之中。接下来,“木人空叹息,石女泪双垂”运用拟人手法,木人和石女象征着无生命的物件,它们只能旁观,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无奈与悲凉。
然而,诗中出现了对比:“惟有林下道人,绝学无为。”这里的“林下道人”指的是隐居山林的修行者,他们超脱世俗,不为尘世纷扰所动,以“绝学无为”的态度面对生死。最后两句“百不会,百不知。拈起少林无孔笛,逆风吹了顺风吹”则进一步展现了这种超然境界,道人对世间事一无所知,却能自在吹奏无孔笛,任凭风向变换,笛声悠扬,寓意心境的宁静与豁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传达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和超脱态度,体现了禅宗的寂灭思想和修行者的淡泊情怀。